触 发

来源:乐学堂发布时间:2014-11-29


 

触   发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触发》选自初一语文第三单元《短文两篇》中的一篇。这篇课文教会学生触发的学习方法并养成学习习惯,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学好语文,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打下基础。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理解触发的含义;学会运用触发的方法训练自己的思维。

难点:运用触发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勿、涉、逝、袭等四个字。

(2)    了解触发的含义。

(3)    学会运用触发的方法训练自己的思维。

(4)    感受触发在学习中的作用,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的要求,并结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同时由于素质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以上教学目标 )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我采用“分析归纳式——启发引导式”,理由如下:

1、            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有利于把新概念阐释的简单明了

2、            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能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果。

3、            本节课的教学还要注意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根据: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注重了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和写作思维方式的指导)

四、教程分析

1、            教学流程

引入新课——→分析课文,引出概念——→理解概念,启发运用——→运用知识,指导实践——→课堂小节,布置作业 。

各环节具体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   导入  新课

 

曾经有位老师做过这样的实验来测验同学们思维的灵活性,他在一张白纸上涂了一个黑色的圆,问同学们这是什么?

同学甲说:这是一个黑色的圆。同学乙说:这是我们生活的地球

同学丙说:这是一个被污染的池。同学丁却说:这是老师滴溜溜转的黑眼珠。

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位同学说得最好?好在哪里?你能想到比这更好的吗?

(指几位同学略作分析)这里有些同学说得好,有些同学说得不好,要知道说好这个也是要有一种本领的,那就是触发的功夫,你想要学会这种本领吗?让我们来学习《触发》

用故事导入  课文能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同时能让学生初步领悟触发的含义,遵循“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教学规律。)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疑问,能引起共鸣,激起求知的欲望;同时,引出“触发”这个概念能使学生在上课初就领悟到整堂课的学习重点。

(二)   分析课文 引出概念

1学习生字新词扫清文字障碍:重点分析勿、涉、逝、袭等四个字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2、听录音理清文章主要内容

问题设计:(1)这篇文章作者要告诉乐华什么?(明确文章内容为:阅读写作中要学会触发)

(2)课文每一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其中哪一句最重要?(讨论明确中心句后,学生分析得出第二段中心句为重点)

3分析第二段。问题设计:(3)仔细阅读第二段,思考问题:什么是触发?找出课文中触发的例子理解触发的特点及方法。你能给“触发”写几个近义词吗?(具体分析“竹的中空”与“虚心”;“逝水”与“年华难再”;“夕阳”与“老年”等,理解触发要有相似性,意义接近于“联想”“感触”“感悟”“触动”等。)

设计第(1)(2)两个问题意在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及各段内容上的内在联系。达到疏通课文的目的。

设计问题(3)意在让学生理解触发的概念,同时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使学生形成:感性——理性——感性的思维习惯

(三)

理解概念

启发运用

导入  :触发“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它的事”之所以引起触发是因为两者之间非常相似或有关联。

问题设计:(4)除了课文中所举的这些触发生活中还有哪些触发也很经典呢?

(让学生尽量讲,教师作好引导并给以评价和鼓励。教师还可以举具体物象让学生触发如,“太阳” “粉笔”“大海” “从岩缝中长出的小草”等。)

设计问题(4)是为了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做到知识迁移,同时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

(四)   运用知识 指导实践

导入  :学会触发的本领对我们的阅读和写作将带来很大的帮助。

训练:(1)发一篇阅读短文,让学生试着进行触发,引导领会文章深意。教师总结阅读中如何进行触发。

(2)教师指定几个物象让学生进行触发,并口头表达。教师总结写作中如何进行触发(物象如“海面上搏击海浪的海燕”“织网捕食的蜘蛛”等)

设计这项内容为了使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五)

课堂小节 布置作业 

小结:整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巩固知识,提出进一步学会触发本领的要求。

作业 :写一篇作文《生活是我最好的老师》

(通过生活中的某个现象或某件小事使你触发到某个知识或领悟到某个道理)

布置这个作业 能使知识进一步引申到写作中,指导写作实践。同时也遵循了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教学过程 循序渐进的原则。

板书设计 

               触     发

夏沔尊

  

 

竹的中空                                老年

              

月的圆缺              触发              年华难再

                               

逝水                (联想)            人事胜衰

                相似、深刻、新颖         

夕阳                                    人的虚心

 

五、评价分析

本节课中我准备采用“积极评价”的思想,运用“鼓励”措施提高教学效益,

在课堂上运用以下三种“鼓励”方法:预先性评价;及时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利用课前导语 预先鼓励,激起学习兴趣。过程中及时鼓励,增强学习信心,最后总结性鼓励,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整堂课我立足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多设计启发性问题步步深入理解教学对象,拓展学生思维。并运用知识于实践,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更多精彩文章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 《芦花荡》练习题
    • 《错过》教案5
    • 《夜雨寄北》教案1
    • 人教版八年级上《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5
    •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11
    •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4
    •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 《小石潭记 》教学设计
    • 《满井游记》难点例题解析
    • “作文中的联想与比喻”教案
    • 《奇妙的克隆 》教学设计
    •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