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反思之一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4-12-03
英语是一门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是英语学习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客观原因。那么,第二语言与外语究竟有什么区别?它们是同一概念不同风格的用语,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对英语教学的效果会产生怎样的作用?
其实,我们知道, second 1anguage 与 first language 相对,而 foreign 1anguage 和 non-native language 是与 mother tongue 和 native 1anguage 相对的。
First language 和 mother tongue 和 native 1anguage 的共同特点是:( 1 )最早习得的语言,常常是在家庭环境中习 ; ( 2 )熟练程度高。语言直觉强。
Second language , foreign language 和 non-native language 的共同特点是:( 1 )是一种双语现象;( 2 )在掌握的时间顺序上次于第一语言;( 3 )熟练程度一般不如第一语言;( 4 )习得方式一般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或自学。
首先,在语言环境方面,第二语言与外语有着根本的差别。第二语言学习者一般都有一个比较自然的语言环境。周围有众多的该语言的本族语使用者。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之间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联系。同时,由于该语言可能是官方语言的一种(如英语、法语在加拿大,英语在印度等),新闻媒介、官方文件、广告等等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比较真实和自然的语言环境,而 “ 外语 ” 学习者一般来说则很难有这样的语言环境。
其次,从语言输入来看,第二语言学习者一方面有自然的语言环境,另一方面,如果他通过课堂教学学习该语言,教师的语言程度、同学的语言程度等都给他提供了较理想的 “ 可理解性输入 ” ( comprehensible input ),其中包括 “ 针对外国人的谈话 ” ( foreigner talk ), “ 教师语 ” ( teacher talk )、 “ 同伴语 ” ( peer talk )等;
而外语学习者则不同,他一般不可能得到 foreigner talk 之类的输入,由于外语教师语言水平总体上不能与第二语言教师相比, teacherta1k 的质量和数量都不如第二语言教学课堂, peer talk 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限制。
英语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是二语教学还是外语教学,还有一个重要标志,那就是看当地学校的课程是不是用英语授课。如果除了英语课,其他课程用母语讲或大部分用母语讲,英语教学就是英语外语教学( TEFL )。显然在中国,英语是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中国缺乏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环境。母语可以习得,二语也能习得,但外语是不能习得的。
而在我们的小学英语课上过多的强调了情景的创设,甚至是为了情景而情景,以至于产生了虚假的情景。很多老师抱着在这样的情景中给孩子们以自然习得英语的期望,原本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在 35 分钟的英语课上,老师用外语授课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学生能开口说外语的时间又有多少?有多少学生的家庭有外语环境,有多少学生父母懂外语,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或被动接触外语的机会又有多少?我们尽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小学英语教学观摩课,在这些观摩课上英语教师和学生配合的天衣无缝,听说读写的操练样俱全,加上朗诵,短剧,多媒体演示,教学者为之兴奋,听课者为之激动。然而,在一年 365 天的外语教学中,这样的课又有多少呢?这本帐,从事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心中应该是很明白的。
二、小学英语教学应较多地采用采用认知法,而不是直接法。
直接法即大量接触真实的语言,进行真实的交流,*大量重复模仿,强化记忆,养成习惯。视听法、听说法、交际法都属于直接法。以直接法为主进行教学,一定要有语言环境,要有高水平的师资,班额要小,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机会要多。认知法不排除模仿,但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学习途径主要是通过理性思维,学习语音、语法、词汇知识,掌握语言规则,指导听说读写,举一反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语言能力。英语在中国是外语,中国学生学英语,不论是小、中、大学,都不能采用二语教学类型,而要以语言知识为拐杖,在运用经验学习的同时,要注意理性认知;对于小学生尤其要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语言学习能力,不能排斥语言知识。
其实,我们知道, second 1anguage 与 first language 相对,而 foreign 1anguage 和 non-native language 是与 mother tongue 和 native 1anguage 相对的。
First language 和 mother tongue 和 native 1anguage 的共同特点是:( 1 )最早习得的语言,常常是在家庭环境中习 ; ( 2 )熟练程度高。语言直觉强。
Second language , foreign language 和 non-native language 的共同特点是:( 1 )是一种双语现象;( 2 )在掌握的时间顺序上次于第一语言;( 3 )熟练程度一般不如第一语言;( 4 )习得方式一般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或自学。
首先,在语言环境方面,第二语言与外语有着根本的差别。第二语言学习者一般都有一个比较自然的语言环境。周围有众多的该语言的本族语使用者。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之间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联系。同时,由于该语言可能是官方语言的一种(如英语、法语在加拿大,英语在印度等),新闻媒介、官方文件、广告等等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比较真实和自然的语言环境,而 “ 外语 ” 学习者一般来说则很难有这样的语言环境。
其次,从语言输入来看,第二语言学习者一方面有自然的语言环境,另一方面,如果他通过课堂教学学习该语言,教师的语言程度、同学的语言程度等都给他提供了较理想的 “ 可理解性输入 ” ( comprehensible input ),其中包括 “ 针对外国人的谈话 ” ( foreigner talk ), “ 教师语 ” ( teacher talk )、 “ 同伴语 ” ( peer talk )等;
而外语学习者则不同,他一般不可能得到 foreigner talk 之类的输入,由于外语教师语言水平总体上不能与第二语言教师相比, teacherta1k 的质量和数量都不如第二语言教学课堂, peer talk 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限制。
英语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是二语教学还是外语教学,还有一个重要标志,那就是看当地学校的课程是不是用英语授课。如果除了英语课,其他课程用母语讲或大部分用母语讲,英语教学就是英语外语教学( TEFL )。显然在中国,英语是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中国缺乏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环境。母语可以习得,二语也能习得,但外语是不能习得的。
而在我们的小学英语课上过多的强调了情景的创设,甚至是为了情景而情景,以至于产生了虚假的情景。很多老师抱着在这样的情景中给孩子们以自然习得英语的期望,原本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在 35 分钟的英语课上,老师用外语授课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学生能开口说外语的时间又有多少?有多少学生的家庭有外语环境,有多少学生父母懂外语,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或被动接触外语的机会又有多少?我们尽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小学英语教学观摩课,在这些观摩课上英语教师和学生配合的天衣无缝,听说读写的操练样俱全,加上朗诵,短剧,多媒体演示,教学者为之兴奋,听课者为之激动。然而,在一年 365 天的外语教学中,这样的课又有多少呢?这本帐,从事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心中应该是很明白的。
二、小学英语教学应较多地采用采用认知法,而不是直接法。
直接法即大量接触真实的语言,进行真实的交流,*大量重复模仿,强化记忆,养成习惯。视听法、听说法、交际法都属于直接法。以直接法为主进行教学,一定要有语言环境,要有高水平的师资,班额要小,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机会要多。认知法不排除模仿,但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学习途径主要是通过理性思维,学习语音、语法、词汇知识,掌握语言规则,指导听说读写,举一反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语言能力。英语在中国是外语,中国学生学英语,不论是小、中、大学,都不能采用二语教学类型,而要以语言知识为拐杖,在运用经验学习的同时,要注意理性认知;对于小学生尤其要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语言学习能力,不能排斥语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