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 “指导自读法”教案

来源:网络收集发布时间:2014-12-17

“指导自读法”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快速自读课文。

学生快速自读,了解课文大意,并积累课文中的有关词语。

二、带着问题再读。

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谎言”和“事实”在文中的相应所指。

教师明确:“谎言”是指日本有些人如石原慎太郎之流歪曲历史、捏造谎言,说南京大屠杀并不真实,只是“中国人编造出来的”,目的是“损污日本的形象”。“事实”是指日本占据南京之后针对南京平民实施的疯狂大屠杀、造成超过30万人死亡的历史事实。
三、细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
思考1: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驳斥敌论的?
明确:全文共七段,作者在开头两段指出一些日本人不顾历史事实,别有用心地粉饰侵华行径,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编造出来的谎言,引出驳斥的对象;3-5段运用历史事实驳斥论敌的观点,诘问论敌对待历史和对待受害民族的错误态度,使论敌的观点无立足之基;6-7段则是提醒国人,歪曲历史、捏造谎言的日本人虽是少数,但我们也要时刻警惕,同时告诫这些人不要自作聪明,否则必将被历史嘲弄。文章“摆出敌论—驳斥敌论—告诫论敌”的写作思路十分明显。
思考2:作者在摆出敌论的时候,为什么要先交代关于中日关系的历史定论呢?
明确:为了反衬一些日本人歪曲历史、捏造谎言的丑恶本质。
思考3:作者在第3段中运用历史事实驳斥敌论的时候,举出了哪些证据?
明确:国际史实——远东国际法庭曾经对此作出庄严的宣判
人证——目击者、西方记者、外国教会人士、日本士官
物证——日军当作欣赏而留下的照片
思考4:作者在驳斥敌论中提出了什么观点?
明确: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标题即己方观点)
四、研读重点段落。

研读课文四、五两段,体会驳斥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特色,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思考1:从修辞的角度看,这两段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段都运用了反复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反复表示强调,突出了30万平民在南京大屠杀中

遇难的历史事实和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以及一些日本人歪曲历史、向他人泼污的丑恶嘴脸;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句式铿锵有力,既能表达出作者对敌人缺少良知的强烈不满,又发人深思。
思考2:从论证的角度看,第4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第4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拿参与指挥南京大屠杀的主凶刽子手谷寿夫临死前的悔意和其他侵华日军的自责与石原慎太郎歪曲历史、捏造谎言的行径作对比,运用反问的语气,反衬了后者对待历史、对待受害民族缺少良知的丑恶。

五、布置作业 

1.查找有关资料,为课文补充一些驳斥日本极少数右翼分子谎言的论据。

2.就身边流行的某种错误观点,写一篇简短的驳论文章。

教案点评:

自读为主,让学生学习驳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体会驳论文的语言特色。 并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了解民族历史,增强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热情。教学过程 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阅读课文内容,把握整体结构,体味语言特点,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更多精彩文章

    • 《未选择的路》教案1
    • 《愚公移山》教案3
    • 苏教版《〈雪〉四人谈》教案
    • 苏教版《呼兰河传(节选)》教案2
    • 苏教版《呼兰河传(节选)》教案
    • 《陈毅市长》教案5
    • 《陈毅市长》教案4
    • 《陈毅市长》教案3
    • 《陈毅市长》教案2
    • 《陈毅市长》教案
    • 《唐雎不辱使命》
    •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
    • 诵读欣赏《乡愁》教案
    • 《蛔蝈与蛐蛐》教学设计
    •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