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Do You Go to School?》教学设计及反思
来源:网络收集发布时间:2014-12-19
教学内容(Teaching Contents):小学EEC英语第五册第二课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I go to school by car.
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go to school? It takes about 20 minutes.
Why don’t you ride a bike?
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1.知识目标:
感知、识别时间单位,熟悉其英语表达方法。熟练掌握基本句型: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go to school? It takes about 20 minutes.并能够进行实际运用。
2.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游戏操练等形式,让学生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本课对话、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并提高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时间表达法的学习,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
教学步骤(Teaching steps):
一、课前热身(Warm up):
学生首先背诵“I can say, I can do.”八荣八耻童谣,然后通过课前简短几分钟的谈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复习所学句型I go to school by car.
二、新课引入(Preparation):
本节课是和时间以及交通工具有关的一节课,教师通过复习旧知识I go to school by car.引出句型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go to school?
三、新授(New Lesson):
1.新知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go to school? It takes about 20 minutes.的学习,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问并回答中自然而然地进行的。同时向学生介绍另一个时间单位hour,并表示出60分钟=1小时(60 minutes=1 hour)。
2.新知Why don’t you ride a bike?的学习,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操练中引申的,而本句话是本课中的一个附加点,因此不要求学生完全掌握。这一部分还应把重点放在对刚学习的两句话的简单问答上。
四、原音重现(Production):
该环节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综合概括,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语言材料。通过听录音中的原音,帮助学生纠正语流、语调。
五、活动(Activity):
1.教师给学生出示三个纸袋,第一个袋里装的是学生熟悉的课本中的人物若干,第二个袋里是课本中出现的场所图片若干,第三个个袋里是交通工具的图片若干。由一名学生在每一个袋里抽取出一张图片,其他学生根据三张图片内容连成一句话I go to school by car.再共同猜出所用的时间It takes about 20 minutes. 最后给些建议Why don’t you ride a bike?
2.学生拿出教师上课前发的小卡片,再利用新句型互相了解卡片内容,此时是小组内活动。
3.针对自己手中的内容,对同桌进行听写练习。第一个人问,第二个人回答,第一个人要把第二个人说的内容写下来
六、总结(Sublimation)
在本课最后部分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并对本课内容进行了总结,学生也分别说出了对本节课印象最深的内容。
课后反思:
在这次“花园杯”赛课活动中,我选择了一个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那就是如何去一个地方以及去这个地方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时间较长,还要建议用另一种交通工具以便更快地到达。而这个地方可大可小,大到城市、国家,小到学生天天活动、学习、甚至是路过的地方。
备课的过程中,最让我困惑的就是如何把课的步骤自然地过渡。为了这事,我还真花费了不少的脑筋。可是,直到做课的那天我也没想好如何从前面的游戏过渡到后面的学生小组活动。从早上起来到吃完早饭我还是没想出好办法来,可是当我在整理上课的物品时,由于学生小组活动的图片没处放,我突然想到:为什么不把它们放在游戏时使用的纸袋里呢?这样我思前想后的那个问题也迎刃而解了!就在学生做游戏的时候,如果不小心抽中了那张图片,那么活动就直接跳到下一个。现在想想当时学生们的表情,还真是无法形容!在他们兴致勃勃地做游戏时,突然出现了一张与众不同的图片,不但没有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反而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学生们更加认真地完成这一部分内容。虽然没有游戏那么有趣,可是这一部分的“神秘”,调足了学生的味口,足以让他们感受到使用英语的必要。
课堂教学的精益求精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追求的,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满足于现状。要随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及时改正。比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每上完一节课都要回顾一下,在这节课上是否仍存在着“死角”?课堂上的发言面是否达到了95%以上?学生们是否能够主动地开口讲英语?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取得更大进步。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I go to school by car.
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go to school? It takes about 20 minutes.
Why don’t you ride a bike?
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1.知识目标:
感知、识别时间单位,熟悉其英语表达方法。熟练掌握基本句型: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go to school? It takes about 20 minutes.并能够进行实际运用。
2.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游戏操练等形式,让学生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本课对话、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并提高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时间表达法的学习,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
教学步骤(Teaching steps):
一、课前热身(Warm up):
学生首先背诵“I can say, I can do.”八荣八耻童谣,然后通过课前简短几分钟的谈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复习所学句型I go to school by car.
二、新课引入(Preparation):
本节课是和时间以及交通工具有关的一节课,教师通过复习旧知识I go to school by car.引出句型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go to school?
三、新授(New Lesson):
1.新知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go to school? It takes about 20 minutes.的学习,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问并回答中自然而然地进行的。同时向学生介绍另一个时间单位hour,并表示出60分钟=1小时(60 minutes=1 hour)。
2.新知Why don’t you ride a bike?的学习,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操练中引申的,而本句话是本课中的一个附加点,因此不要求学生完全掌握。这一部分还应把重点放在对刚学习的两句话的简单问答上。
四、原音重现(Production):
该环节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综合概括,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语言材料。通过听录音中的原音,帮助学生纠正语流、语调。
五、活动(Activity):
1.教师给学生出示三个纸袋,第一个袋里装的是学生熟悉的课本中的人物若干,第二个袋里是课本中出现的场所图片若干,第三个个袋里是交通工具的图片若干。由一名学生在每一个袋里抽取出一张图片,其他学生根据三张图片内容连成一句话I go to school by car.再共同猜出所用的时间It takes about 20 minutes. 最后给些建议Why don’t you ride a bike?
2.学生拿出教师上课前发的小卡片,再利用新句型互相了解卡片内容,此时是小组内活动。
3.针对自己手中的内容,对同桌进行听写练习。第一个人问,第二个人回答,第一个人要把第二个人说的内容写下来
六、总结(Sublimation)
在本课最后部分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并对本课内容进行了总结,学生也分别说出了对本节课印象最深的内容。
课后反思:
在这次“花园杯”赛课活动中,我选择了一个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那就是如何去一个地方以及去这个地方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时间较长,还要建议用另一种交通工具以便更快地到达。而这个地方可大可小,大到城市、国家,小到学生天天活动、学习、甚至是路过的地方。
备课的过程中,最让我困惑的就是如何把课的步骤自然地过渡。为了这事,我还真花费了不少的脑筋。可是,直到做课的那天我也没想好如何从前面的游戏过渡到后面的学生小组活动。从早上起来到吃完早饭我还是没想出好办法来,可是当我在整理上课的物品时,由于学生小组活动的图片没处放,我突然想到:为什么不把它们放在游戏时使用的纸袋里呢?这样我思前想后的那个问题也迎刃而解了!就在学生做游戏的时候,如果不小心抽中了那张图片,那么活动就直接跳到下一个。现在想想当时学生们的表情,还真是无法形容!在他们兴致勃勃地做游戏时,突然出现了一张与众不同的图片,不但没有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反而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学生们更加认真地完成这一部分内容。虽然没有游戏那么有趣,可是这一部分的“神秘”,调足了学生的味口,足以让他们感受到使用英语的必要。
课堂教学的精益求精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追求的,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满足于现状。要随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及时改正。比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每上完一节课都要回顾一下,在这节课上是否仍存在着“死角”?课堂上的发言面是否达到了95%以上?学生们是否能够主动地开口讲英语?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取得更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