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使学生体会理解母亲对儿孙的爱,并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内容: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理解母亲对儿孙的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回顾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二、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作者为什么会买荔枝?这荔枝来的容易吗? (荔枝这种生长在南国的水果当时在北京很少见到,价钱贵,我的收入又低。但我想到70岁的老母亲至今没有尝过荔枝,下定决心买了一斤,孝顺母亲,让母亲高兴。) 2、感情朗读,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重点讲读第二至四段。 1、指名读第二至四段,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自读后小组讨论,哪些地方写出了母爱的伟大? 3、讨论、交流。 (1)“我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连声说真好吃,又明知故问多少钱一斤,然后不住口说真便宜--其实,母亲知道那是我在安慰她而已,但这样的把戏每次依然让她高兴。”这句话意在说明,对母亲来说,她对孩子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只要孩子高兴,哪怕有时是装出的高兴,她都觉得是很大的安慰。 (2)“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这是说,母亲生气了。为什么生气呢?联系上文“居家过日子,老人就这样一辈子过来了”,可见,母亲是怪儿子大手大脚。 4、老师范读,指导朗读。 (母爱太伟大了!谁能带着感情读一读这段?) 5、自由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学习课文第五段。 自读第五段,思考:本课的结尾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感情,可谓言已尽而意无穷。可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深入体会。补充作者没有说出的话,想象“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学生作出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只要基本表达出了思念母亲之情,就应予以肯定。下面的补充仅供教师参考。 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三年来,每当荔枝上市,望着它那红红的皮,想到它那白白的肉,我的脑际就浮现出了母亲手心托着荔枝,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的场面,心中感受到了一种无可言说的痛苦,眼里流下了无限思念的泪水。 五、总结、扩展 1.根据板书,要求学生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选作题。 附:板书设计 :
更多精彩文章
-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上)
- 《变色龙》教学实录2
- 课堂实录:生动的人物描写 教学实录
- 在山的那边教学实录
- 和于漪老师一起学语文——《往事依依》教学实录
- 《乡愁》教学实录
-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
-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 《夏天也是好天气》教学实录与评点
-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及评析
- 《胡同文化》教学实录
-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学实录及点评
- 《诗两首》教学实录
-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实录
- 《快乐的小公鸡》课堂实录及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