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回来,回去?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1-07

淄博师范附小 王慧 女 语文教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毛泽东《咏梅》中的句子。朗读完后,我鼓动同学们说说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结果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理解:风雨刚把春天送回来,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到来(有的孩子手里有《小学生学习一点通》,此书就是这样解释的,我的教师用书,人教版的教案也是这样的解释。);有的孩子这样理解:风雨刚刚把春天送回去,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到来。一个是“回来”,一个是“回去”。但眼前,就在“回来”和“回去”之间同学们争的面红耳赤,前者认为“归”与“到”同为回来之意,风雨、飞雪同为自然现象,春天在风雨的陪伴下来到人间,而飞雪是迎接春天的使者。
(旁批:突出描写其中的教学冲突)

  诗人这样写,也许是为了词的格式、压韵等采用了倒置的手法,实际要表达的是:飞舞的雪花在迎接春天的到来,风雨就把春天送回来了。后者认为春天过去,是夏季,再是秋季,然后是冬季,有了四季的轮回,飞雪才能迎接春天的到来。
  当时我备课时真没注意到,觉得教师用书上的不会错有问题。(旁批:作者的反思)
我先肯定了孩子们的大胆质疑,然后引导同学们细细体味:如果春天已经被风雨送回来了,还会出现“飞雪迎春到”吗?梅花于严寒开放,如果春天已经到来,还会出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吗?几个孩子脸上露出了释然的表情。但也有几个孩子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把“归”理解成“回来”。我没有勉强这几个孩子,而是对全班同学布置了一个作业:课下查找有关资料,第二天组织讨论。
  (旁批:通过具体情景,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带着疑问,同学们有的上网,有的上图书馆,更有甚者,去请教我的老师(他认为我的老师必定高我一筹)。
  (旁批:寻找问题的答案)

  生1查阅了《毛泽东诗词鉴赏辞典》,
  生2通过查阅现代汉语词典也找到了答案:“归”在字典里,是“返回”的意思。“返回”可以理解为“回来”,也可以理解成“回去”。
  连平时很少发言的刘硕也拿出自己的“调查报告”说的头头是道。(旁批:经过交流讨论,达成共识)
  经过这番交流讨论,大家一致觉得结合当时的背景来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应当解释为:风雨刚把春天送回去,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到来。这样,梅花的凌寒怒放,迎春、报春才顺理成章。而当春天来到时,百花盛开,梅花已经凋谢,默默地在百花丛中微笑。所以“归”在这里应当理解为“回去”。这时我看到了张张胜利、喜悦的笑脸。(旁批:各抒己见)
  反思这首词的教学,同学们的收获何止是理解了“归”的意思呢?他们学会了资源共享,学会了我口说我心,学会了学习,更重要的是我也从中得到了很多很多。
  (旁批:得到收获)

    更多精彩文章

    • 在阅读中激发学生写作情趣
    • 《可爱的草塘》课后反思
    •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反思
    • 《坐井观天》教学案例及反思
    • 《数金鱼》教学反思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