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 13 坐井观天|新课标
来源:好学堂发布时间:2015-02-09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一 | ||||||||||||||||||||||||||||||||
湖北省武穴市实验小学 徐春燕 [教材简析]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成语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一场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小。文章语言优美,对话部分生动有趣,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水井”对城市学生来说是一个较生疏的对象,文章通过二幅插图,惟妙惟俏地表现了“井沿”、“井底”的含义,让学生形象的认识了“水井”。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蛙自信、傲慢的语气。 3.自主发现字词规律、识字方法和积累词语的方法,能在初步理解寓意基础上发挥各自不同的想象续编故事。 [设计思路] 1.教材处理:这篇课文比较短,生字也较少,又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故事,所以只用一个课时,侧重学生自由阅读。 2.从学生的学出发设计教学过程 ,通过自主识字、自读自悟、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形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优化教学结构。 4.将识字与朗读,词句教学与朗读感悟有机结合起来,重视整体读。 5.注意识字、写字和词语积累,注重创设识字和朗读的情境,使语文学习具有趣味性和审美性,充分体现形式话、内容实,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2.教师准备识字卡片,CAI课件和相关音乐。 [教学过程 ]
[实践活动] 问问大人或上网查阅,看看天究竟有多大? 把这个故事和续编的部分讲给爸爸、妈妈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