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赛马》教学案例与反思
来源:网络收集发布时间:2015-03-08
教学背景:
《田忌赛马》是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第15课的内容。
随着“小组合作学习”课改的日益推广,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也分外注重凸现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且也期待着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辨统一认识,寻找规律,发现真相。此种教学观念的转变,突出地表现在课堂各种形式的合作小组展开的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活动。
教学实例:
师: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请同学们每人用自己的简笔画图片摆出田忌和齐威王两次赛马的对阵形势图。学生自由读,饶有兴致地演示。教师巡视,请一名同学板演讲解一下两次赛马的情况,根据演示让学生自己板书:
第一次失败
田忌:上中下
齐威王:上中下
第二次胜利
田忌:下上中
齐威王:上中下
师:同样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田忌就转败为胜。这么好的办法,田忌想不出,孙膑为什么能想出?
生:小组讨论。
生:全班交流。
师:出示句子:“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生:齐读。
师: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小组讨论交流。
生:全班交流。
生1:孙膑观察得很仔细。
师:答得很好。
生2:孙膑把他们的马进行了比较。
师总结板书:认真观察,仔细分析
师:假如“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比田忌的强很多,只调换一下出场顺序”,田忌能反败为胜吗?为什么?
生小组讨论交流。
生:全班交流。
生1: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生2: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生3:齐威王的上等马比田忌的上等马只快一点点,齐威王的中等马比田忌的中等马只快一点点,齐威王的下等马比田忌的下等马只快一点点。
生4:田忌的上等马比齐威王的上等马只慢一点点,田忌的上等马肯定比齐威王的中等马快,田忌的中等马肯定比齐威王的下等马快。
师小结: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可以转败为胜的根据是“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如果快得多,田忌就没有取胜的可能了。
师:通过以上分析,你看出孙膑是怎样一个人?
生1:孙膑很聪明。
生2:孙膑很善于观察。
生3:孙膑很善于开动脑筋。
师:大家说得对。孙膑的确善于观察、分析,有过人的谋略,并且勇于打破常规的正确的思想方法。
教学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当然看到了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的长处:它在提倡独立阅读,鼓励有独立见解,鼓励有创意地表达,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流,发展合作精神方面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弊端也引起了我的担忧并迫切地希望得到指点:
一、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提的一般都是跨越性较强的问题。这样确实为基础知识牢固、思维敏捷、学习主动性强的那部分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的天地,但那部分基础知识薄弱、反应慢的学生却不知从何想起、从何说起、从何做起。另一现象是绝大部分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回注意到小组合作中各类程度学生人数的合理搭配,然而以六至七名的小组为例每组至少存在一至两名学生无法融入讨论交流之中。他们中有的属于学习品质极低劣者,他们习惯以逸待劳;也存在部分怯于表达见解的学生,他们往往成为合作中的盲区,然而教师又往往做不到全员兼顾。那些爱发言、愿意表现自己的孩子、有能力表现自己的孩子表现积极,结果就出现了能多学的就学得越多,而那些不能很好参与的也就自然学的越少,结果形成学习的“两极”,班级内的差距越来越大。严重时,可能会使得探究式学习流于形式。
二、为了让小组合作更富竞争性,更富挑战性,在汇报结果的时候,很多老师都会采用竞赛的形式,而且往往还会把若干个问题进行平均分配。这时又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出现:一个小组在汇报的时候,另一小组的成员往往无法进行专注地倾听他人的发言,他们忙于对自己小组的答案进行修改或是进行更充分的准备,于是往往顾此失彼。
《田忌赛马》是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第15课的内容。
随着“小组合作学习”课改的日益推广,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也分外注重凸现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且也期待着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辨统一认识,寻找规律,发现真相。此种教学观念的转变,突出地表现在课堂各种形式的合作小组展开的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活动。
教学实例:
师: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请同学们每人用自己的简笔画图片摆出田忌和齐威王两次赛马的对阵形势图。学生自由读,饶有兴致地演示。教师巡视,请一名同学板演讲解一下两次赛马的情况,根据演示让学生自己板书:
第一次失败
田忌:上中下
齐威王:上中下
第二次胜利
田忌:下上中
齐威王:上中下
师:同样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田忌就转败为胜。这么好的办法,田忌想不出,孙膑为什么能想出?
生:小组讨论。
生:全班交流。
师:出示句子:“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生:齐读。
师: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小组讨论交流。
生:全班交流。
生1:孙膑观察得很仔细。
师:答得很好。
生2:孙膑把他们的马进行了比较。
师总结板书:认真观察,仔细分析
师:假如“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比田忌的强很多,只调换一下出场顺序”,田忌能反败为胜吗?为什么?
生小组讨论交流。
生:全班交流。
生1: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生2: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生3:齐威王的上等马比田忌的上等马只快一点点,齐威王的中等马比田忌的中等马只快一点点,齐威王的下等马比田忌的下等马只快一点点。
生4:田忌的上等马比齐威王的上等马只慢一点点,田忌的上等马肯定比齐威王的中等马快,田忌的中等马肯定比齐威王的下等马快。
师小结: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可以转败为胜的根据是“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如果快得多,田忌就没有取胜的可能了。
师:通过以上分析,你看出孙膑是怎样一个人?
生1:孙膑很聪明。
生2:孙膑很善于观察。
生3:孙膑很善于开动脑筋。
师:大家说得对。孙膑的确善于观察、分析,有过人的谋略,并且勇于打破常规的正确的思想方法。
教学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当然看到了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的长处:它在提倡独立阅读,鼓励有独立见解,鼓励有创意地表达,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流,发展合作精神方面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弊端也引起了我的担忧并迫切地希望得到指点:
一、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提的一般都是跨越性较强的问题。这样确实为基础知识牢固、思维敏捷、学习主动性强的那部分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的天地,但那部分基础知识薄弱、反应慢的学生却不知从何想起、从何说起、从何做起。另一现象是绝大部分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回注意到小组合作中各类程度学生人数的合理搭配,然而以六至七名的小组为例每组至少存在一至两名学生无法融入讨论交流之中。他们中有的属于学习品质极低劣者,他们习惯以逸待劳;也存在部分怯于表达见解的学生,他们往往成为合作中的盲区,然而教师又往往做不到全员兼顾。那些爱发言、愿意表现自己的孩子、有能力表现自己的孩子表现积极,结果就出现了能多学的就学得越多,而那些不能很好参与的也就自然学的越少,结果形成学习的“两极”,班级内的差距越来越大。严重时,可能会使得探究式学习流于形式。
二、为了让小组合作更富竞争性,更富挑战性,在汇报结果的时候,很多老师都会采用竞赛的形式,而且往往还会把若干个问题进行平均分配。这时又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出现:一个小组在汇报的时候,另一小组的成员往往无法进行专注地倾听他人的发言,他们忙于对自己小组的答案进行修改或是进行更充分的准备,于是往往顾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