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 第二单元 线与角
来源:网络收集发布时间:2015-03-15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了“引导探索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改革思路,并且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即“情境导入——引导探索——应用提高 ——交流评价”的基本教学模式。
教材内容:北师大版 16页—32页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通过操作活动,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渗透分类思想。
②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③通过操作活动,知道平角、周角,了解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2、能力目标:
①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较抽象的平面图形。
②鼓励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探索图形的一些特征。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采取措施:
①教师精心设计学生的操作活动。
②教师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参与的机会。
③教师要培养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发现素材。
④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表达,多与同伴交流。
课时安排:7课时
内容 课时
线的认识(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 1
平移与平行(认识平行线) 1
相交与垂线 1
旋转与角(认识平角、周角) 1
角的度量(认识量角器) 1
画角(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1
走进大自然 1
“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了“引导探索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改革思路,并且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即“情境导入——引导探索——应用提高 ——交流评价”的基本教学模式。
教材内容:北师大版 16页—32页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通过操作活动,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渗透分类思想。
②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③通过操作活动,知道平角、周角,了解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2、能力目标:
①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较抽象的平面图形。
②鼓励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探索图形的一些特征。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采取措施:
①教师精心设计学生的操作活动。
②教师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参与的机会。
③教师要培养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发现素材。
④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表达,多与同伴交流。
课时安排:7课时
内容 课时
线的认识(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 1
平移与平行(认识平行线) 1
相交与垂线 1
旋转与角(认识平角、周角) 1
角的度量(认识量角器) 1
画角(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1
走进大自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