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和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3-16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6—57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交流、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等活动,在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中,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教学难点】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一图四式)。
【教学准备】
1.教师:第56页情景图课件;贴图。
2.学生:准备7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画及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激趣谈话。
①禄丰一直以“恐龙之乡”、“化石之仓”、“人类摇篮”蜚声海内外。
②感受禄丰恐龙文化。
2、复习口算:“飞向恐龙谷”。
2+4= 6-3= 6-5=
1+5= 3+2= 7-2=
3、复习8、9的组成:“安全着陆”。
8 9 9 8 8 9
6 ? ? 2 ? 5 4 ?
师:8可以分成几和几? 9呢 ?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观察看图,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1、看图说话。
① 出示“恐龙图”,创境激趣。
②指导观察,激励汇报。
(师:漂亮吗?图上画着什么?谁还想说,并且和他说的不一样?)
2、看图写算式。
让学生分小组合作看图写算式。
3.汇报交流,相互评价。
(二)操作悟理,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合作,操作感悟。
a、摆7红圆片,2个白圆片
师:摆一摆你们的圆片,计算以下题目:
7个添上2个是几个?(7+2) 2个添上7个是几个?(2+7)
从9个里面去掉2个剩几个?(9-2) 从9个里面去掉7个剩几个?(9-7)
b、摆6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计算:
6+2= 2+6= 8-6= 8-2=
2、汇报评定。
(三)思考交流,发掘计算方法。
1、看一看,想一想:
5+3=( ) 8-3=( )
3+5=( ) 8-5=( )
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2、教师点拨,激发学生归纳加减法间关系的欲望。
如:“5+3=8,3+5就一定等于8吗?”
和“你怎么知道:5+3=8,那么8-3就等于5?”
3、帮助学生积累一个计算减法的方法。
计算:7+1=( 8 ) 抢答:8-7=( )
师:怎么想出来的?
4、指导小结,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所学的加减法都是有关谁的计算?
板书课题:8、9的加减法。
5、阅读课本,感悟所学。
三、畅游乐园,寓练于乐。
1、“投圈神手。”(看图列式,并计算。)
2、“足球小子。”(一图四式,并计算。)
7+2=9 9-2= 7 2+7=9 9-7=2
3、“美味大餐”。(综合应用)
6+2= 4+5= 8-1 8+1= 9-1= 7+2=
7+1= 8-2= 5+3= 9-8= 4+5= 9-6=
4、找朋友。(扩展应用)
8+1= 7-3= 3+6= 2+3= 9-5= 8-4= 7-2=
四、全课总结,分享收获。
你们喜欢今天这节课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更多精彩文章

    •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 一年级数学教案—— 《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
    • 《搭积木》教学设计
    • 一年级数学教案——《大家来锻炼》教学设计
    • 《快乐的大森林》的教学设计
    • 第一册第六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八课时 10的认识
    • 数学乐园教学设计
    • 8和9的加减法 教学案例
    •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 第五课时: 加法的初步认识
    •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 “找规律”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 《8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 "倍"的初步认识
    • 准备课(同样多 多些 少些)
    • 7的乘法口诀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