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语文三月份月考试题
来源:乐学发布时间:2015-03-17
一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20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召开 昭示 招募 着急 B.绿林 贿赂 戮力 山麓
C.蓬松 澎湃 抨击 烹饪 D.复辟 媲美 睥睨 庇佑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委屈 委曲求全 淡薄 淡泊名利
B.义气 意气用事 修养 休养生息
C.融会 融会贯通 自视 自恃功高
D.是非 闻过饰非 违犯 违反纪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1)2002年10月11日,美国众议院以压倒性赞成票通过对美国总统布什对伊动武的 。
(2)课文被视为精确无误的典范,学生只有迷信的义务,很少有 的权利,更谈不上去化解了。
(3)由于雨下得太大,这场令球迷们牵肠挂肚的足球赛刚开始十分钟就被迫 了。
A.授权 置疑 终止 B.受权 质疑 终止
C.受权 置疑 中止 D.授权 质疑 中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这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在新的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世界惊异的奇迹来。
D.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7 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以为桂林,象郡
C约为婚姻 D天下诸侯已困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惠风和畅 惠:柔和 B.晤言一室之内 晤:对面谈话
C.一觞一咏 觞:喝酒 D.况修短随化 化:变化
9、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③引以为流觞曲水 ④犹不能以之兴怀
A. 两个“于”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 两个“于”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C. 两个“于”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 两个“于”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10、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与同时代的司马相如相称“两司马”。
B.“序”是一种文体,它是附着在正文前来对正文进行介绍、评价和陈述写作宗旨或记读后感的文章。
C.陶渊明的典型意义在于他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
D.秦时称说的“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与今天所说的山东大致相同。
二 阅读题 ( 30分 )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1—13题(10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1、解释文中加点字:(4分)
奋 烈 却 愚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13、对这段文字理解分析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① 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写秦始皇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
② 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讽刺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