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课堂动态问题的挑战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3-18

 
特级教师支玉恒教学片段赏析


案例:《古井》教学片段
生:老师,我想问,如果这个村子里没有这口古井,乡亲们的品质会怎么样?(众笑)
师: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问你,雷锋家里有古井吗?
生:不知道。(大笑)
师:是啊!我也不知道。但雷锋的品质不是很优秀吗?没有古井,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事物能够让人得到启发、受到教育。不过,这个村子里正好有这么一口古井,它正好给乡亲们提供了受启发、被陶冶的机会,创造了这么一个条件。作者也深受触动,就写了这篇文章。
比如,你们去威海刘公岛参观,看到邓世昌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为国捐躯的事迹,深受感动,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得到了品格的陶冶。如果没有刘公岛,不是还有别的教育途径吗?青岛、济南就没有刘公岛,那里的孩子们不是也能得到爱国主义的陶冶吗?明白了吗?

评析:生成思维的亮点
支老师在这一片段的教学中,正确合理地处理好“没有古井,乡亲们的品质会怎么样”这一棘手的问题。他巧妙地建构了学生们都很熟悉的刘公岛、邓世昌(此课为威海公开课)这一社区资源与教学之间的联系,引进了有益的素材性课程资源,解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
教学中,师生关系不再是传统的讲授与听讲、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学生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而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过程 ,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思维碰撞生成了课堂教学的亮点。

    更多精彩文章

    • 《陌上桑》课堂教学实录
    • 《生命与和平相爱》课堂练习2
    • 《那树》课堂实录
    • 外国诗两首(蛔蛔与蛐蛐,夜)课堂教学实录
    • 语文版《草莓》课堂练习
    • 人文课堂再现生命活力
    • 让课堂充满民主
    • 课堂因结构和谐而精彩
    •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 开放作文课堂教学 让学生作文个性化
    • 《唐雎不辱使命》
    • 诵读欣赏《乡愁》教案
    •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
    • 《蛔蝈与蛐蛐》教学设计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