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香蕉教学设计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3-20
课题
分香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重点
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难点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方法
复习、师生互动、练习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创设“分香蕉”情境,导入新课。
观察图片,谁能提一个数学问题?
那我们就来帮小猴分香蕉吧,我们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看看每份是几根?
总结学生的分法,引出除法算式。
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样表示吗?
(师板书:12÷2=6(根))
除号长什么模样啊?
12,2,6分别表示什么?
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
12根香蕉,每4根装一盘,需要几个盘子?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小结
把整体分成相同的部分这样的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解决。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3.巩固练习:
现在咱们通过几道题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
(1)8 ÷ 2,读作( ),商是(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2)列式计算
比一比、赛一赛。
1.被除数是9,除数是3,商是多少?
2.除数是4,被除数是20,商是多少?
3.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4.18里面有几个6?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充分掌握关于除法的一些基本知识,那下面我们就一起利用乘法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信心吗?
(出示图片)
1、小红有24元钱,能买几辆玩具汽车?
24÷8=3(辆)
2、小刚有30元钱,能买几艘小船?
30÷6=5(艘)
3挑战思考题
12 ÷ 2 = 24 ÷ ( )
40 ÷ 8 = 5 × ( )
16 ÷ 4 = 28 ÷ ( )
18 ÷ 6 = 15 ÷ ( )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
学生集体汇报: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生:12除以2等于6。
它和乘号、加号长得一点儿也不像。
中间有一横,上面有一个小圆点,下面也有一个小圆点,长得就像两只可爱的小眼睛,大小一样,对得很整齐。真是可爱极了。
“12”是平均分的香蕉的总数,写在了除号的前边。
“2”是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平均分成了2份,把“2”写在除号的后边。
12是被除数,2是除数,“÷”是除号,6叫做商。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抓好“讨论点”,才能使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在些进行讨论,找准了新知的切入点,使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相互反馈、开展合作学习,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类推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通过强化,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除法的意义及算式各部分名称。
通过练习,系统强化
板
书
设
计
分香蕉
12÷2= 6(根)
被除除 商
除
数号数
<!--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