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活动《小麦的一生》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3-20

设计思路:
  麦子是很普通的一种农作物,但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生疏的;况且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因此我设计了这节课,引导幼儿了解小麦,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2.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
  3.引导幼儿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重难点分析:
  1.重点: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粮食。
  2.难点:区分出各种麦制品。
活动准备:实物小麦一株,麦粉制的食品,麦杆工艺品。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并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1.师:小朋友都见过小麦吗?它长得什么样?
  让孩子自由讨论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
  2.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叶狭长;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针一样的麦芒,麦穗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二.出示各种麦制品,了解麦子的用途。
  1.出示各种麦制品,引导幼儿了解这都是用麦子做的。
  2.引导幼儿了解麦子的用途:麦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做成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面包等;麦秸可编制各种草帽、扇子、垫子、草包等,也可作燃料和泥墙皮。
  3.游戏“麦爷爷找孩子”。
  请一个幼儿带上小麦头饰,当麦爷爷。其余小朋友当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图片挂在幼儿胸前)。麦爷爷说:“我的孩子不见了,他们都变了样,哪是我的孩子呀?”幼儿依次说:“我是面包,是麦爷爷的孩子。”“我是饼干,是麦爷爷的孩子。”
   四.教育幼儿爱惜粮食。通过儿歌《大馒头,哪里来》体验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爱惜粮食,不剩饭,不掉饭粒。
  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的馒头哪里来?
  白白的面粉做出来,
  白白的面粉哪里来?
  黄黄的小麦磨出来,
  黄黄的小麦哪里来?
  农民伯伯种出来。
  伯伯阿姨劳动忙,
  大家都要爱惜粮。
  五.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到幼儿园的种植园地麦田参观小麦,给小麦锄草、浇水、施肥以体验粮食来之不易,加深节约粮食的认识。

    更多精彩文章

    • 我们一起来玩水(科学)
    • 小蚂蚁藏粮食(小班科学)
    • 设计教学——饮料(小班科学)
    • 小班科学活动:黄豆宝宝变魔术
    • 有趣的墨迹图(科学)
    • 各种各样的盒子(科学)
    • 比比看谁先落下来(科学)
    • 抛鸡蛋(科学)
    • 有趣的豆芽(科学)
    • 谁的小脚丫(科学)
    • 小班科学活动:树叶妈妈和孩子
    • 小班科学活动:哪些物体会浮起来
    • 托班科学教案:珠珠跳水
    • 托班科学教案:我们的手
    • 小班科学:蛋宝宝站起来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