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考阅读题趋向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3-23
今年中考现代文阅读材料体现了强烈的人文性和教育性。选文内容闪耀着灿烂的人文思想火花,试题重视对文本的整体意义和段落意思的完整理解,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着眼于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要突出重点,注重覆盖面”的命题要求。
语文基础知识考查题目设计得比较小巧、灵活,淡化了语法、修辞等纯知识性的识记。学生一般只要仔细阅读题目,答对不是难事。如第(12)题,“从文中看,要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不仅要有_______,更要有_____。”只要抓住了题干中唯一的限制“从文中看”,答案就可以在文中找到了。第(14)题,要求考生找出与画线句“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的修辞方法相同的句子,这是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识别。这道题指向明确,要求在第(2)段中寻找,修辞方法也是常用的拟人手法,解答起来是十分容易的。至于第15题,则是典型的基础知识考查,只要将“情不自尽”中错别字“尽”改成“禁”即可。
阅读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具有沉浸文本的阅读习惯,并掌握一定阅读方法。第11题,要求考生把握《为你打开一扇门》一文中第3、4段所议论的内容。考生倘若能沉浸文本,又能着眼于从段落的首、尾提炼该段的中心句,则不难答出“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论释”和“亲近文学,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两段所议论的内容。第16题,要求考生对《我的老师》中刘老师在课堂中的表现、学生的感受和反应、老师的品质等概括表述。第17题,要求理解《我的老师》中,刘老师放风筝这一情节对老师本身所蕴含的实际意义,以及此事对我产生的影响。
打通理解与表达的通道。第13题,要求考生理解《为你打开一扇门》一文的第1段,仿照第2段,在“这些门中,有一扇门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______”一句的横线上填入词语(除“文学”外),并简述打开“这扇门”的意义,要求在简述的文字中须含有“乐趣无穷”、“新奇美妙”、“千姿百态”、“大有裨益”、“潜移默化”这五个词语中的三个词语。这种题型,在中考试题中还是首次出现。考生要正确回答此题,除了读懂文本、理清文本结构外,还必须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来选择内容叙谈意义。这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加强思维训练,培养语言和思维的能力。第18题,给出了《我的老师》的另一种结尾,要求与原文的结尾作比较,说说哪段作为结尾更好。这一题改变了过去写读后感和鉴赏写作特点的题型,它要求考生更紧密地联系文本,在比较中鉴别结尾的好处。本题可以从两种结尾内容的繁简、老师特点的表现等角度去选择作些分析比较;由于字数的限制,考生只能原则地、简约地说清自己的理由,文字流畅即可。
语文基础知识考查题目设计得比较小巧、灵活,淡化了语法、修辞等纯知识性的识记。学生一般只要仔细阅读题目,答对不是难事。如第(12)题,“从文中看,要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不仅要有_______,更要有_____。”只要抓住了题干中唯一的限制“从文中看”,答案就可以在文中找到了。第(14)题,要求考生找出与画线句“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的修辞方法相同的句子,这是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识别。这道题指向明确,要求在第(2)段中寻找,修辞方法也是常用的拟人手法,解答起来是十分容易的。至于第15题,则是典型的基础知识考查,只要将“情不自尽”中错别字“尽”改成“禁”即可。
阅读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具有沉浸文本的阅读习惯,并掌握一定阅读方法。第11题,要求考生把握《为你打开一扇门》一文中第3、4段所议论的内容。考生倘若能沉浸文本,又能着眼于从段落的首、尾提炼该段的中心句,则不难答出“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论释”和“亲近文学,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两段所议论的内容。第16题,要求考生对《我的老师》中刘老师在课堂中的表现、学生的感受和反应、老师的品质等概括表述。第17题,要求理解《我的老师》中,刘老师放风筝这一情节对老师本身所蕴含的实际意义,以及此事对我产生的影响。
打通理解与表达的通道。第13题,要求考生理解《为你打开一扇门》一文的第1段,仿照第2段,在“这些门中,有一扇门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______”一句的横线上填入词语(除“文学”外),并简述打开“这扇门”的意义,要求在简述的文字中须含有“乐趣无穷”、“新奇美妙”、“千姿百态”、“大有裨益”、“潜移默化”这五个词语中的三个词语。这种题型,在中考试题中还是首次出现。考生要正确回答此题,除了读懂文本、理清文本结构外,还必须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来选择内容叙谈意义。这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加强思维训练,培养语言和思维的能力。第18题,给出了《我的老师》的另一种结尾,要求与原文的结尾作比较,说说哪段作为结尾更好。这一题改变了过去写读后感和鉴赏写作特点的题型,它要求考生更紧密地联系文本,在比较中鉴别结尾的好处。本题可以从两种结尾内容的繁简、老师特点的表现等角度去选择作些分析比较;由于字数的限制,考生只能原则地、简约地说清自己的理由,文字流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