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桂花雨 表格式教案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3-23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感知课文大意。重点难点:  读通课文,学会生字。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片、图片教学过程:教学程序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一、导入活动联系生活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2、板书课题。1、回忆童年往事。     2、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对课文进行质疑。1、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2、读书交流:(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交流反馈。  三、学会书写生字指导学生认读生字,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正确书写。1、认读生字卡片,正音。2、学写生字:观察结构,打算怎样记住它。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示范板书。3、学习其余生字。方法同前。1、指名认读,并口头组词。2、仔细观察分析,手指书空。 仔细观察每一笔的起始位置。在书上描红。 3、同前。 作业:    1、抄写词语和你喜欢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重点学习“摇花乐”,体会作者童年时代的快乐。3、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意思。重点难点: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意思。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一、复习导入指导学生复习生字、词语,巩固旧知。1、复习生字。(出示小黑板)2、复习词语。1、开火车读,抽读,指名读。2、自由读,齐读。 二、细读课文,探究解疑指导学生探究解疑,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人物的内心感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1、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理解“老是”)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交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总结指导学生再次朗读全文,升华感情。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1、再次升华。        2、朗读。  板书设计:11 桂花雨我喜欢的是桂花摇花乐(言、行)         怀念、热爱家乡比不上家乡的桂花作业:1、  练习朗读课文2、  完成练习册中相关练习3、联系生活说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更多精彩文章

    • 《金蝉脱壳》教案
    • 早 教案
    • 《落花生》教案
    • 落花生教案(第二课时)
    • 《晏子使楚》教案 (第二课时)
    • 《秋思》教案
    • 北师大版三年级《我想》教案
    • 《金色的鱼钩》教案设计
    •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案设计
    • 《一件运动衫》教案
    • 《月光曲教学设计》
    • 《南泥湾开荒》阅读练习
    • 《我也是普通一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 人教第十册《白杨》教学设计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