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改远离虚假的美丽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3-26

  
    跨进课改的门槛后,听了很多语文课改课,其中有些是省市级的课改示范课,更多的是平常的课改交流课。虽然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但确实也发现我们目前美丽的课改背后其实隐藏着诸多虚假。
   一、创新的背后是语文课的自我迷失
   把语文的人文性、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曲解为抛开语文特质而进行品德和价值观教育,只重“道”而忽视“文”,不管文字、文句、文章,直奔主题,甚至只要抓一点与文章相关的思想内容,就由此展开讨论、拓展,让学生谈认识、抒豪情、说壮志、表决心,语文“人文性”好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仿佛尊重了,但语文课同样迷失在教学内容的偏差、杂乱之中。
   二、热闹的讨论背后是认识的肤浅                                                           
 其实,许多语文老师都知道,学语文有时“沉静”比活跃更重要,让学生在“沉静”中用心去悟,去贴近、融合、揣摩、感悟文本。“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只有在这种静读中,学生的思维才能自由放飞,个性解读才能产生,我们所期待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才不是一句空话。那种紧锣密鼓的快速讨论,是不太可能催生出深刻的认识、个性的理解的。因此我希望在语文课中能听到更多的是“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大家先静静的想一想”,而不是一味的“请大家开始讨论”。
   三.自主的泛化必将导致无主
   四.无原则的表扬是对学生的放任
     语文课改要回归课堂教学的“自然”属性——返朴归真,只有本真的课改课才最有价值,对那些“虚假主义”“表演主义”的“美丽”语文课,我们要像《皇帝的新装》中的小男孩那样勇敢的喊出来:天啊,他其实什么都没有穿!

    更多精彩文章

    • 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 三年级语文上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后反思
    • 初一语文《观舞记》的教学反思
    •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 关于语文期中考的零星反思
    •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 面对《新课程标准》——反思语文教学
    • 语文拼音部分教学反思
    • 课改反思
    • 语言转化是关键——多媒体语文教学反思
    •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反思
    • 在阅读中激发学生写作情趣
    • 《数金鱼》教学反思
    • 《坐井观天》教学案例及反思
    • 《可爱的草塘》课后反思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