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与乘法》课堂教学反思
来源:网络收集发布时间:2015-03-28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的教学内容有一大半是学习有关乘法的知识,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数一数与乘法》,使学生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连加的方法来计算,通过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感受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体会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产生学习乘法的愿望,学会将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这是一节为学生后面学习乘法口诀的过渡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数一数与乘法”,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学生实际操作,首先通过学生比较熟悉而又十分喜爱的游乐园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认识乘法作准备。接着让学生用小棒摆各种各样的图案,由同数连加算式引出乘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本课。开学第一课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景:
师:星期天,同学们喜欢跟爸爸妈妈到公园玩吗?电脑出示游乐场情景图。画外音:小朋友们到公园里见到哪些娱乐活动?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重点引到小棒图中,画外音:我摆了4把小伞;我摆了6个三角形;我摆的是花边;我摆了3个五角星;我摆了一所房子和一棵树。
师: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吗?你会摆什么?告诉你的同桌。
摆图游戏: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看你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摆出多少个这样的图案。
学生摆图形。
汇报交流。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你摆一个图案用了多少根小棒,再算一算摆了这么多图案一共用了多少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个别汇报: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小棒。
生1:我摆了4个三角形,用了12根小棒,列式是:3+3+3+3=12根。
生2:我摆了2个五角星,用了10根小棒,列式是:5+5=10根。
生3:我摆了2条鱼,用了16根小棒,列式是:8+8=16根。
生4:我摆了8个三角形,用了24根小棒,列式是:3+3+3+3+3+3+3+3=24根。边板书边故做疑难的样子,“唉呀,你摆了这么多三形,老师要写好长时间才能写完。那如果你摆了10个,20个,50个呢,写起来会更麻烦。有没有比加法更简单些的表示方法呢?”引导学生说出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课堂反思: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学生的创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教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教学的放与收一定要处理到位。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要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后面学习两个乘数的意义时理解得比较清楚,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在放开之后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放与收都应有个度,开放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放得太开不利于学生的探索,收得太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放与收之间,教师应恰当起好主导作用。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使学生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这节课使我认识到,要使数学课堂活起来,一定要在备课时联系教学内容实际,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手又动脑的数学教学活动。另外还要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师:星期天,同学们喜欢跟爸爸妈妈到公园玩吗?电脑出示游乐场情景图。画外音:小朋友们到公园里见到哪些娱乐活动?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重点引到小棒图中,画外音:我摆了4把小伞;我摆了6个三角形;我摆的是花边;我摆了3个五角星;我摆了一所房子和一棵树。
师: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吗?你会摆什么?告诉你的同桌。
摆图游戏: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看你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摆出多少个这样的图案。
学生摆图形。
汇报交流。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你摆一个图案用了多少根小棒,再算一算摆了这么多图案一共用了多少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个别汇报: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小棒。
生1:我摆了4个三角形,用了12根小棒,列式是:3+3+3+3=12根。
生2:我摆了2个五角星,用了10根小棒,列式是:5+5=10根。
生3:我摆了2条鱼,用了16根小棒,列式是:8+8=16根。
生4:我摆了8个三角形,用了24根小棒,列式是:3+3+3+3+3+3+3+3=24根。边板书边故做疑难的样子,“唉呀,你摆了这么多三形,老师要写好长时间才能写完。那如果你摆了10个,20个,50个呢,写起来会更麻烦。有没有比加法更简单些的表示方法呢?”引导学生说出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课堂反思: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学生的创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教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教学的放与收一定要处理到位。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要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后面学习两个乘数的意义时理解得比较清楚,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在放开之后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放与收都应有个度,开放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放得太开不利于学生的探索,收得太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放与收之间,教师应恰当起好主导作用。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使学生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这节课使我认识到,要使数学课堂活起来,一定要在备课时联系教学内容实际,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手又动脑的数学教学活动。另外还要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