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记》教案4

来源:网络收集发布时间:2015-03-28

第一课时导入 介王羲之生平 代表作 请学生积累成语典故 一 默读第一段 概括第一段内容明确 墨池的处所 形状;王羲之学书法的故事 提问:作者对荀伯子的记载的看法?是否同意?明确 作者持怀疑态度 讲解字词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第一段内容 承接第一段最后的疑问,作者是怎样继续展开文章的呢? 第二段继续写王羲之,我们来一起来看看王羲之除了上节课了解的“临池学书”等故事外,还有怎样的特别之处? 二 翻译第二段第一句1.王羲之是一个不看重功名利禄,喜欢尽情任意地游山玩水的人,性格清高,随性,不喜欢受约束。我们说,字如其人,一个人的性格往往会在字体中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 2.另外作者再次提出了疑问,为第一段的疑问提供了依据。 三 翻译第二句作者的语言很干脆,用这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他的什么观点?明确 王羲之的成功依*的是勤学苦练。 四 翻译最后三句 看作者是怎样推进他的文字的?1.2 作者用强烈的语气引出了观点 练习书法一定要勤学苦练。3.  关键 由此及彼 以小见大,引出了更深层次的观点。 回顾第二段结构 紧承上文 由记叙转入议论 以小见大 引出观点  加强道德修养更要刻苦学习    五 第三段 记叙了王盛书“晋王石军墨池”六字于楹柱作者间和让作者写文章。提问:王盛书“晋王石军墨池”六字于楹柱间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昭告天下这里是王羲之练字的地方?作者推测:1 出于对王羲之书法的喜爱,重视遗迹。2 勉励后学。在推测的基础上,作者又推进了一步,由“一能”推到了仁人庄士的道德修养,教化德行。 六 第三段结构记叙 推测转入议论 以小见大 引出观点  要学习前人的道德修养(交代了文章由来 这也是作者虽然怀疑临川未必是故迹,却依然写下这篇文章的由来,可以避免以讹传讹的笑柄。  同时在文中留有余地语气委婉,让王盛能够接受,) 七 总结全文结构和观点作者是正统派古文家,卫道气息浓厚,这里也比较明显地体现了卫道的传统思想。  八 有关“记”的文学常识  九 重点文言字词

    更多精彩文章

    • 《未选择的路》教案1
    • 《愚公移山》教案3
    • 苏教版《〈雪〉四人谈》教案
    • 苏教版《呼兰河传(节选)》教案2
    • 苏教版《呼兰河传(节选)》教案
    • 《陈毅市长》教案5
    • 《陈毅市长》教案4
    • 《陈毅市长》教案3
    • 《陈毅市长》教案2
    • 《陈毅市长》教案
    •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 《唐雎不辱使命》
    •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
    • 诵读欣赏《乡愁》教案
    • 《蛔蝈与蛐蛐》教学设计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