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里教学案例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3-30

[教学片段]

师:我们班小朋友大都在学校吃午饭,老师发现你们胃口都很好,什么都爱吃。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最爱吃的蔬菜是什么?
生:我最爱吃鸡腿。
师:鸡腿不是蔬菜。谁再来说说你最爱吃的蔬菜是什么?
生1:我最爱吃青菜。
生2:我最爱吃萝卜。
生3:我最爱吃茄子。
……
师:小朋友们爱吃的蔬菜真多啊!你们知道蔬菜生长在哪里吗?一起回答。(原本以为学生会一口同声回答:菜园里。没想到答案出现了三种,可没一种是我想要的。以至我无法揭示课题了。)
生1:蔬菜长在泥土里。
生2:蔬菜长在地里。
生3:蔬菜长在田里。
(学生的回答,让我无法完成预设。所以只能由我把他们拉回来。)
师:蔬菜生长的地方,老师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菜园(板书:菜园里)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到菜园里去参观。
……

教学反思:

这是我教《菜园里》的一个教学片段,因为预设时没有从学生的未知出发进行设计,因此出现了许多问题,也打乱了我原来的预设。我原想联系实际导入更加自然,可没有考虑到学生对哪些是蔬菜的理解。导致学生回答:“我最爱吃鸡腿。”在出现这样的回答以后也没能进行及时补充,如举几个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蔬菜的概念,而只是否定了鸡腿不是蔬菜,此时可能还有一些学生分不清哪些是蔬菜哪些是荤菜。
由此,是我深深感到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上好课的前提
之一。只有按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备课,才能使学生学到更多他们易于接受的知识,才能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快乐。
在揭示课题的过程中,我问了:“你们知道蔬菜生长在哪里吗?”我以为学生原本以为学生会一口同声回答:菜园里。没想到答案出现了三种,可没一种是我预设的。以至我无法揭示课题了。学生的回答,让我无法完成预设。所以只能由我把他们拉回来。原本自以为流畅的导入却三路十八弯,仔细分析原因,就是我备课是没有充分的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只是想到按照我的思路下去学生应该会这样回答的,学生会想到的。
由此想到当老师的预设充分而有弹性的重要:可以这么说,预设得越充分,生成的就越精彩。因为在备课时,准备得越充分,设计得越到位,考虑得越全面,就越容易抓住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教师的预设是为了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正如叶澜所说:“一个真正把人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使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课堂中的“生成”,这既是考验教师课堂的应变能力,也产生了许多课堂的亮点,成就了一堂好课。

评析:

对该案例的实践和分析,足见韩老师对课堂的用心。课堂预设与课堂生成是一对矛盾的统一,正如分析中所说的,预设的更充分,生成的便更丰富,更准确。其实,正确处理教学“故障”时,更重要的是教师丰富的知识积累和教学机智。通过有针对性的启示或过渡,或许可以顺利地引导到自己的预设之中,这便是统一。比如,教师可以提示:专门种植蔬菜的地方,我们称做什么呢?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总之,预设不仅指预先设定各种答案,还是预先设定对各种教学事故的解决方案,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更多精彩文章

    • 《乌鸦喝水》教学案例与反思
    •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一去二三里》教学案例
    • 《阳光》教学案例
    •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
    • 司马光教学案例
    • 《汉语拼音10 ao ou iu》教学案例及反思
    • 《棉花姑娘》教学案例与点评
    • 《操场上》教学案例
    • 《春雨的色彩》教学案例
    •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案例
    • 《快乐的小公鸡》说课稿
    •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孩子》教学设计
    • 课后“二度设计”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 《平平搭积木》课堂实录
    • 巧设《林海》板书 挖掘思想内涵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