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时 练习五⑵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4-02

第六课时 练习五⑵
【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练习五第7~12题,思考题。
【教学要求】
⒈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⒈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复习混合运算,完成练习五上的练习。(板书课题)
⒉口算:
 720÷90 484÷2 450÷50 28+42
13×4 840÷21 360×2 65-17 56+8
⒊计算下面各题。指名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87-49+21 (90+70)÷80
100-5×13 32×(47-17)
二、灵活运用
⒈完成练习五第7题。
⑴出示题目:请同学们一线一组地算一算。
⑵比较: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关系?
⑶小结:能过这组题的计算,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数边续除以两个数,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果相同。
⑷组织同学们分组举例,并证实以上的结论。
⒉完成练习五第8题
⑴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可以不计算,通过观察比较。
⑵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每题比较时的思考过程。
⒊完成练习五第9题
同学们独立完成,发现问题及是纠正。
三、实际应用
⒈完成练习五第10题。
⑴出示第10题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⑵分析,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⑶比较两种方法:800÷4÷5 800÷(4×5)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
⒉完成练习五第11题。
⑴同学们独立完成。
⑵说说每题的解题思路及所用数量关系式。
⒊完成练习五第12题。
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插图,并结合题中提供的其他信息,请同学们独立完成2个问题。
⑵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⒋完成思考题
⑴启发学生倒过来算:因为后算乘法,那么什么数乘5得500?而100又是怎样算出来的?
⑵推导出方框里的数,再根据正确的运算顺序算出结果。
四、布置作业

    更多精彩文章

    • 第三单元 乘法 第五课时 探索与发现(一)
    • 第二课时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⑵
    • 第二课时 亿以内数的写法(课标版)
    • 《位置与方向》第四课时
    • 第七册 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五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 第二课时:位置与方向(二)
    • 大数的认识——第一课时
    • 大数的认识——第五课时
    •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课时)
    • 大数的认识——第四课时
    •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 三角形的认识
    • 《商不变性质》教学设计
    • 加法的意义和交换律
    • 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