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第七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确定位置(二)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4-0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8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方向和角度确定物体的位置
2、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观察要有序,表达要有条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根据一定的方向和角度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用语言准确判断并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森林考察队情境图、小动物图片、课件、学区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疑
1、星期三,我和同学们一起去电教室看电影,我们每人发一张票,你能把你的位置告诉同桌吗?(生交流)
2、星期日,我准备和同学们一起去郊外野营训练,我们的根据地是大本营,训练地是大鸣山和小清山,你能说出他们的位置吗?
(出示情境图)生疑惑
3、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怎样“确定位置(二)”
二、置身情境,研究位置
1、量一量,说一说
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办法确定大鸣山大本营的什么方向吗?
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确定物体的位置,除了“数对”的方法,还可以画方向图,量一量角度。
学生四人为一组,自主探索小清山在大本营的什么方向上。(教师点拨)
2、猜一猜,找一找
课件出示87页情境图,让学生猜一猜,找一找鱼雷艇、巡洋舰、护卫舰的位置。
教师小结:确定位置,首先要找准观测点,其次要明确方向,最后要看清或量出角度。
3、摆图片,找位置
两人一组,把手中的小动物图片摆好,然后互相提问题,如指定一个小动物,说出它的位置,或根据它的位置说出是哪个小动物。
三、实践应用,巩固拓展
1、找一找自己的家
同学们都爱自己的家,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在哪里?(出示学区划分平面图)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2、以学校为观测点,画一画自己的家的位置,画后展示。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吗?总结一下,自己有哪些收获?(小组交流)
五、实践作业:打开中国地图,以你的家乡为观测点,用量角器量一量,北京、上海约在什么方向。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们的观察、发现、思考、交流为主,老师只做适时引导,让学生在看、想、说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2、精心创设情景,激励学生探索。
本节课能有效地、创新的利用教材提供教学情景,恰当地为学生创设学习资源,将数学置身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用数学意识。
3、人人参与,差异发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动脑、动口多感官参与,积极探索、自主创新,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数学,用数学,人人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方向和角度确定物体的位置
2、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观察要有序,表达要有条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根据一定的方向和角度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用语言准确判断并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森林考察队情境图、小动物图片、课件、学区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疑
1、星期三,我和同学们一起去电教室看电影,我们每人发一张票,你能把你的位置告诉同桌吗?(生交流)
2、星期日,我准备和同学们一起去郊外野营训练,我们的根据地是大本营,训练地是大鸣山和小清山,你能说出他们的位置吗?
(出示情境图)生疑惑
3、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怎样“确定位置(二)”
二、置身情境,研究位置
1、量一量,说一说
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办法确定大鸣山大本营的什么方向吗?
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确定物体的位置,除了“数对”的方法,还可以画方向图,量一量角度。
学生四人为一组,自主探索小清山在大本营的什么方向上。(教师点拨)
2、猜一猜,找一找
课件出示87页情境图,让学生猜一猜,找一找鱼雷艇、巡洋舰、护卫舰的位置。
教师小结:确定位置,首先要找准观测点,其次要明确方向,最后要看清或量出角度。
3、摆图片,找位置
两人一组,把手中的小动物图片摆好,然后互相提问题,如指定一个小动物,说出它的位置,或根据它的位置说出是哪个小动物。
三、实践应用,巩固拓展
1、找一找自己的家
同学们都爱自己的家,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在哪里?(出示学区划分平面图)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2、以学校为观测点,画一画自己的家的位置,画后展示。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吗?总结一下,自己有哪些收获?(小组交流)
五、实践作业:打开中国地图,以你的家乡为观测点,用量角器量一量,北京、上海约在什么方向。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们的观察、发现、思考、交流为主,老师只做适时引导,让学生在看、想、说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2、精心创设情景,激励学生探索。
本节课能有效地、创新的利用教材提供教学情景,恰当地为学生创设学习资源,将数学置身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用数学意识。
3、人人参与,差异发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动脑、动口多感官参与,积极探索、自主创新,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数学,用数学,人人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