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半车麦秸》教案2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4-06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52—69页。《差半车麦秸》是现代小说家姚雪垠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本文反映了广大人民对乡土的热恋、对和平的向往以及人民群众蕴藏的反抗侵略的无穷无尽的力量。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小说的相关知识,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
2.能够正确指出本篇小说的三要素。
3.学会分析和欣赏短篇小说,了解其“以小见大”的特色。
4.学习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手法,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课文内容。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析本篇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
3.结合本文中的细节描写,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细节描写的要领。
4.分析本篇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感受广大人民对乡土的热恋、对和平的向往以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和反抗侵略的精神。
2.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应深深感受到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学会分析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代表的意义。
3.体会细节描写的运用及其效果。
◆难点
1.了解和把握短篇小说“以小见大”的重要特色。
2.学习短篇小说“以一目尽传精神”的细节描写方法。
◆教学突破
1.结合流传甚广的抗战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 本课的学习。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人物形象及其代表意义,把握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新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前教师让学生阅读本文,了解抗战时期的历史,并搜集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小故事,加强学生对抗战时期历史环境的认识,以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准备
课前阅读本文,找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找出一两处自己喜欢的细节描写;了解抗战时期的历史,搜集抗战时期的小故事。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检查学生掌握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进入新课学习。
的情况,结合抗战的历史,导入 新课。
2.介绍本文作者和本文的主要内容,让学 2.默读本文;找出本小说的三要素。
生默读本文。
3.指导学生分析本文的人物、情节、环境,分 3.在教师的指导下,加深对本文人物形
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象的认识及对其代表意义的理解。
4.结合本文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学习细 4.学习和把握本文的细节描写方法,体
节描写的方法。 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一、复习巩固。导入 新课(约 分钟)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 |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自己的不足。 |
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约 分钟)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
1.提问:“差半车麦秸”的含义以什么? | 1.回答教师的问题:“差半车麦秸”表示不 | | |
| | ||
| | | |
三、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约 分钟)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1.王哑巴出场前,课文先写了游击队员 | 1.思考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这样可以设 |
小说描写了一个名叫王哑吧、外号叫“差半车麦秸”的落后农民,参加游击队后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的过程。
王哑吧这个形象的塑造,包含着深刻而丰富的历史内涵。作者及时捕捉萌芽状态中的民族新性格,采用传统叙述方式,描写细致生动,风趣幽默,善用群众口语,具有浓郁乡土气息。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短篇小说“以一目尽传精神”的特点和细节描写在文学作品中运用,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板书设计
差半车麦秸
姚雪银
人物
环境
情节
“差半车麦秸”的性格特点及其代表意义细节描写、铺垫手法运用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本篇小说是姚雪垠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的探究精神。小说的学习关键是把握人物形象,揭示小说反映的社会
内涵,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设计问题,推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善加指导。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本文的人物形象,学习细节描写和铺垫的运用,使学生在日后的小说阅读和鉴赏中进行知识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