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4-08

教学目标:
   1. 创设"爱"的情境,切入语言品读,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
   2. 激发诵读感悟之趣,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3. 通过合作学习解疑迁移,引起共鸣,乐于倾吐表达。
  教学过程

  一、由“爱”切入,整体感知。
   1、问: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两个主人公之间的情感关系?
     板书:爱
   2、听录音、思考:
     边听边划出表现父子情深的语句。
   3、学生交流,随机出示语段。
  二、品读“栽花赏花”,感悟父子情深。
   1、感受"子爱父",学习第2、3自然段。
    (1)抓住“只有,顾不上,一直忙着,各种各样”来朗读体会子爱父。
    (2)引读2、3自然段后,创设情景,想象练习。
       临走时,儿子望着,仿佛。
    2、感受“父爱子”,学习第4、5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其余学生闭目想象。
    (2)交流后配乐朗读。
    (3)出示填空导背。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春风吹来,()的花儿(),散发出,引来了()。
    (4)看图练习说话
       高尔基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会想些什么?
    (5)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体会父爱子、思子心切、见花如见子的感情。
  三、品读“写信教子”,感悟信的内涵。
   1、师述:
     高尔基对儿子的感情仅仅是一种父亲之情吗?不,他将这种爱推而广之,使它更博大更宽泛。
     请大家读读这位大作家写给儿子的信,感受这位父亲的用心良苦,崇高伟大。
   2、布置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内交流印象最深的哪一句?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想法,也可把搜集的资料灵活地用一用。
    (2)有疑难之处在小组内提出,讨论解决。
   3、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解疑。
    (1)美好的东西--可以是花,能给人愉悦感的事物,还可以是奉献、帮助、付出关爱等。
    (2)花明明种在庭院里,怎么是在"岛上"留下鲜花?
      (父亲认为鲜花留给了岛上更多的人们,不仅仅是他。)
    (3)“给”永远比“拿”愉快……
       “给”:给予,文中指“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
       “拿”:拿取,指向人们索取。
       点拨:高尔基希望儿子时时处处想到什么?做怎样的人?
       (帮助别人,有益社会,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
       请联系实际具体说说“给”永远比“拿”愉快。
   5、情境导读(闪现父写信、子读信镜头)
   6、引导选背(自由选背其中几个自然段)
   7、选择练习
     a、代高尔基的儿子写一封回信。
     b、读后感《“给”永远比“拿”"愉快》
       《你快乐,我也快乐》
     c、写出最经典的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制成书签。
  四、课外延伸,实践体验。
    像高尔基的儿子一样,去做一些给他人带来欢乐的事,并把做时、做后的感受写下来。

    更多精彩文章

    •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 10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 落花生教案(第二课时)
    • 《长相思》教学设计
    •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 《落花生》教学设计8
    • 《草原》教学设计7
    • 《回顾·拓展八》教学设计2
    • 《松鼠》教学设计及反思
    • 《我也是普通一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人教第十册《白杨》教学设计
    • 《月光曲教学设计》
    •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 《南泥湾开荒》阅读练习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