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白色污染》教学设计和分析
来源:网络收集发布时间:2015-04-09
一、学习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一堂数学活动课,主要通过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求平均数,让学生对环境问题进行分析。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有关白色污染的信息。进一步掌握和巩固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并通过网络环境下的活动,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情感目标:学生在具体的数字中,强烈感受到白色污染的现状和危害性,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运用特殊的信息技术手段,如bbs论坛等,个性得到彰显。
三、教学对象分析
进行本次活动,学生要有三储备。第一:要有一定的电脑操作水平,包括网页的浏览、信息的搜索、文字的输入以及excel表格的使用等等。第二:要有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心理准备和习惯上的转变。第三:要基于前期的环保实践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统计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
难点:真正激发学生从内心深层产生真实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环境分析
这是一间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人手一机,通过10M光纤接入无锡城域教育网,所有计算机都能便捷访问互联网;并配有苏亚星电子教室软件,具有“屏幕转播”、“屏幕转播”、“屏幕监看”等功能,能有效地实现人机交互。
六、教学媒体设计
自制网站,在学校服务器上发布,网站设有“梅荆一隅”、“现状对对碰”、“信息广场”、“纵横天地”、“自由论坛”、“白色污染链接”六个栏目。在“梅荆一隅”放置一段录像,学生可以通过录像了解小区的环境现状。在“现状对对碰”里,学生可以将课前调查统计到的数据提交到网站数据库里,“信息广场”则汇集了各种学生所需信息。“纵横天地”提供了一个计算器和一块可供学生自由输入算式的空白区域。学生所有的感想和倡议可以进入“自由论坛”和同学一块儿交流。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梅荆花苑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是梅荆花苑!多气派的大门啊!(继续播放)这些小树长大后一定绿树成荫。你们说,小区的环境美吗?但是……(学生进入“梅荆一隅”观看居民破坏环境,随处乱扔垃圾的录像。在这里,两组充满对比色彩的梅荆花苑画面,对学生造成的是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2、(1)这样的现象你在生活中见过吗?
(2)你们对这些现象有什么感受呢?
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贴在bbs上,和同学们一起来交流!
让学生去寻找、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过的类似现象。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从课堂拉回到广阔而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并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产生对环境污染的厌恶之情。Bbs给了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
3、环境污染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其中白色污染尤为突出,今天就让我们把视线聚焦到白色污染上来!
二、了解白色污染
1、为什么白色污染是环境污染中最严重的呢?你们了解白色污染吗?
咱们现在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取这方面的信息呢?那就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赶快行动吧!
信息的获得,途径是多样的。可以采访老师,可以上网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也可以直接进入网站,浏览经过老师筛选的信息,充分尊重学生因各种因素形成的个性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2、交流。
三、统计计算
1、同学们用各种方法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了解了白色污染的许多信息!在白色污染中,你知道哪些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呢?A、泡沫饭盒。师:是的,吃快餐经常用到!
B、塑料袋。师:菜场里买菜,超市里买东西都要用到它。(拿出塑料袋)前段时间,我们成立了小小环保考察队,专门调查了同学们家中以及周围邻居家中每天使用塑料袋的情况,那你调查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一个学生汇报)
师:你调查的很认真也很仔细。那你想知道全班同学家庭的统计情况吗?同学们进入“现状对对碰”,把你统计到的数据填到表格里。(学生填表,提交)
ASP和数据库技术在这里的使用,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计算负担,每个学生只要填自己统计的数据,就可以看到网站自动生成的全班汇总表格。
3、讨论解决方案。这些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呢?还需要什么信息吗?同学们可以先在组内交流交流!
一、一家一家进行统计(可以让学生评价,你们觉得怎么样)。
二、先求出我们班同学的家庭每天大约共用塑料袋的个数,然后看看我们学校共有几个班级,把他们相乘就可以了!(学生反驳,这样误差太大了,因为每个班同学的人数是不同的。)
三、先根据我们班的情况求出平均每个家庭每天约多少个塑料袋,然后乘上我们学校同学的人数或者梅荆花苑的家庭数。(如多学生提出双胞胎的问题则:那你们说怎么办呢?生一:用总个数除以47。生二:不对,因为在统计总个数时,咱们加了两遍,所以还是应该除以48。教师:你考虑问题真周到!虽然这两个双胞胎来自同一个家庭,但他们家中使用的塑料袋被加了2次,还是要除以48,你们赞同这种方法吗?)
学生回答精彩纷呈,即使在网络教室,还是需要活跃的生生之间的交流。
4、学生小组活动
那同学们可以选择1----2个你感兴趣的问题解决,可以独立进行,也可以和你的好伙伴一起进行!至于计算时所需要的信息,都躲到信息广场里了,你可以到那里去找找。开始吧!
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通过网站向学生提供计算时所需要的信息和工具。
5、交流。
6、计算占用面积,加强感性认识。这些数目究竟有多大呢?一个塑料袋平铺开来,大约占4平方分米,也就是0.04平方米,如果把你们刚才算出来的塑料袋全部平铺开来,分别会占地多少平方米呢?继续算算看。
而无锡市一天使用的塑料袋可以把梅村所有的街道都覆盖了!这样我们可要踩着塑料袋来上学喽!可想而知,如果是江苏省、全中国那该铺满多大的地方啊!
把塑料袋平铺开来占地多少平方米,对于学生来说,即使算出来了,也没有这样的概念。因此,教师通过和电脑房、足球场、梅村街道这些学生有实际生活经验的参照物对比,强烈地感受到数字带给他们的震撼。
四、提出倡议
同学们,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话想说吗?(1、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今天通过计算才知道,原来一天就要产生的那么多的塑料袋啊?2、这些白色垃圾如果不加控制的话,会越来越多。3、一天尚且如此,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随着时间的推移,白色垃圾将堆积成山)
是啊,人们如果再不加控制的话,会造成“可怕的”白色污染。(揭示课题)
此时,你又想做些什么呢?(1、我想给环保局局长写一封信,告诉她要妥善处理好白色垃圾,特别是白色垃圾的回收问题。师:老师也很关注环保问题,手头正好有环保局的E-MAIL地址,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2、我想写一封倡议书,贴到影剧院的宣传栏中,告诉梅村人民,我们应该尽量少使用塑料袋。3、我们组成一个小小宣传队,到梅荆花苑去宣传,告诉他们不要乱扔塑料袋和食品袋。(相信在你的努力下,梅荆花苑的环境会更美好。)4、我想写一封公开信,放在我们学校的网站上,让更多的人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网上传播信息的速度可快了。5、我想用一段顺口溜来告诫人们。
师:那就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把我们心里想说的话,想提的倡议写到自由论坛上去吧。(学生上自由论坛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做法。)
一开始,学生想说的,可能比较简单,但是随着话语的飞动,他们的思维渐渐开阔,并不再满足于浅显的想法,而只想进一步去做些什么?所以,我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论坛,让他们自由地在论坛上畅谈自己的想法和倡议,并鼓励他们把课堂的心声延伸到课外。
师:看着你们对环境问题这样关心,老师真不忍心打断你们,但是下课的铃声已经响了,让我们在课后继续这项工作吧!希望我们的小手能挽起无数双大手,共同把我们的环境营造得更美好。
八、教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数学与情感并注,开阔学生的思维
本节课,贯穿着孩子的情感的起伏,一开始,面对生活中的片断,学生会对环境污染产生本能的反感,但这种情感还是初级的。接着,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以及一串串的数字,尤其是在真实的比照中,他们感受越来越真实,越来越强烈。随着真切的体验逐渐升腾,最后终于形成一种爆发的热点。而把他们的想法写下来,就为这种情感宣泄找到了支点。这种教师与学生情感的起伏,让学生不再仅仅停留在数学内容上,而是拓展到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2、网络与数学的结合,张扬学生的个性。
信息技术手段主要为本节课提供了以下平台:一、bbs论坛。二、搜索引擎。三、计算工具。这些平台的使用,是充满个性的。bbs论坛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言的机会,他可以自主地和所有他喜欢的同学交流观点,这种灵活而互动的形式是传统手段所不能取代的。
第二,网上的资源是无穷的,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获取,不同的学生看到不同的信息,获取的信息量的大小也因人而异,而且,不同的个体所采取的途径也是各不相同。
第三,计算工具在网站中提供,一方面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给了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
总之,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更利于让不同的孩子获得不同的发展。
3、生活与数学相融,为课堂注入人文因素。
本节课来自生活又回归生活,一开始,就把课堂内容的视角投向生活。由生活中的环境现状引发孩子的思索和争论,进入课堂研究本体-----白色污染,而研究的素材同样来自于学生真实的家庭中,这又一次将数学与平时的社会实践相结合了。数学知识的工具性作用被注入了新鲜的活力,那就是利用数学知识研究环境问题,让数学服务于生活,通过数学计算,帮助孩子获得体验,唤起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而最后,我没有让课堂内容结束在下课的铃声中,而是让他们带着使命离开课堂,让孩子在课后继续把课上的内容化作更实在的行动,把倡议书张贴给全镇人民看,通过阿福台的市长信箱写信给环保局局长等等。这样的课堂又回到了生活,此时的学生,已经有了一种神圣的使命感,那就是保护环境的神圣使命。整堂课,被赋予了浓厚的人文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