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小板凳》教学反思
来源:网络收集发布时间:2015-04-09
《第三个小板凳》教学反思——给孩子们一些“权力”
这篇课文内容很简单,生字也不多,最近受高老师的影响,我也想试一试孩子们自己能不能把课文读通顺,把生字认读好。
简单的揭题后,表演开始了。孩子们学着我的样子,读起了课文,虽然第一遍读的很不好,但是我还是鼓励他们是能干的小老师,孩子们可高兴了。接下来,我把词语挂在了黑板上,分别请了一个个的小老师上台来教读,他们不仅读准了字音,还提醒大家要注意这些,要注意那些,煞有介事的样子,下面的同学学得也很开心,这个方法很好,特别是我说要给小老师发奖品,一个个小手举得老高了。在这样热闹的教学活动中,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学生掌握的情况也比较好,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费时间,如果每一节课都按这个进度的话,两课时的课至少要用三课时。不过目前小班化教学需要我们这样做,感谢高老师在我们二年级组起到的带头作用,希望能在她的指导下创新我们现有的教学模式,开辟出一条真正适合我们小班语文教学的经验之道来。
第三个小板凳
在学习第三个小板凳这一课时,我主要通过让学生一读带读,让学生从读中领悟,先让学生在读中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通过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课文的主要意思,让他们说一说自己还有那一些不理解的,老师帮助他们解决那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让学生自己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他们在不紧张的环境中轻松学习。这样学生对课文理解就更深了。
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晴
《第三个小板凳》读后感
甘肃省靖煤公司二中小学部二(3)班 杨淇
今天,我们学了《第三个小板凳》。
讲的是:一次手工课上,爱因斯坦交了一个木制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可是爱因斯坦又拿出了两个自己做的小板凳,这两个更难看。老师却不生气了。
小朋友们,想想看,老师为什么不生气了?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不怕困难与失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