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学艺》教案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4-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梅兰芳练眼神的刻苦、辛苦。
  3.指导朗读重点句子,从而学习勤能补拙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两个词语:“紧盯”和“注视”。懂得“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与“会说话了”的关系。体会“勤学苦练”和“世界闻名”的联系。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梅兰芳学艺。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内容呢?
  3.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
  1.梅兰芳学艺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学的?结果怎么样呢?这些问题都藏在课文中,请大家带着思考,自由朗读课文,看自己能不能解决这几个问题?
  2.学生自学。
  三、互相学习。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梅兰芳小时侯去拜师学艺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2.指导朗读“神儿”。
  3.这句话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板书:“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4.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时,我们有时候可以通过换一个语词或者换一种说法来理解。
  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再试着换一种说法。
  5.指导理解“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齐读。
  6.现在谁能不看书说说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遇到了什么困难?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梅兰芳听了会怎么想呢?金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读了课文第2自然段,后再猜猜梅兰芳是怎么想的。
  2.我为什么要请他读了课文再说呢?指导朗读第1句话。
  小结:说得真好,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也要像梅兰芳一样,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不能放弃。
  3.那么梅兰芳是怎么做的呢?指名答。
  4.投影出示: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再读一读这句句子,你认为他学得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指导理解“常常”“紧盯”“注视”。
  你能用你的眼睛来告诉我吗?既然是练眼神,老师还有个要求,眼睛要睁得大大的,一眨也不能眨,不能把鸽子跟丢了。
  5.梅兰芳练得多勤奋,多辛苦啊!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6.这样学京剧练眼神,可以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是哪个呢,可以看看后文找找。
  (板书:勤学苦练)
  7.引读。日子一长,他的眼睛——理解“渐渐”。
  8.引读。人们都说——(板书:眼睛会说会)理解“会说话”。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你知道梅兰芳学艺,最后结果怎么样了?(板书: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2.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了?读一读这一节,你还读懂了什么?
  3.理解“大师”“终于”指导朗读。
  4.理解“学艺”,梅兰芳学的是什么?看一段京剧。
  5.齐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了吗?出示:
  这篇课文讲的是梅兰芳小时侯(),他经过(),终于成为(  )的故事。
  (2)梅兰芳从“眼睛没有神”到“眼睛会说话”,从“不是唱戏的料子”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这就叫“勤能补拙”。这还有两个成语“笨鸟先飞、人一己百”也告诉我们,也许我们一开始有些地方不如别人,但只要下定决心,付出比别人多出许多的努力,“奋起直追”就一定能练出过硬的本领,取得成功。出示这几个词语。一齐来读一遍。
  (3)练笔:
  你有过一开始不怎么行,但通过努力,最后成功的事吗?

    更多精彩文章

    • 月亮湾教案(第二课时)
    • 古诗《草》教案分析
    • 《赠汪伦》教案
    • 《风娃娃》授课教案
    • 《清澈的湖水》教案
    • 《动手做做看》教案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案)
    • 《望庐山瀑布》教案
    • 赠汪伦教案
    • 人教版语文第4册第八单元29、数星星的孩子教案
    • 《最好马上找到他》教学设计
    • 《望庐山瀑布》教学案例分析
    • 纸船和风筝教学实录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 《月亮姐姐的新伙伴》教学设计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