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四语下:《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来源:网络收集发布时间:2015-04-21

教学目标:
1、学会四个生字,会认“竺”、“桢”。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顷刻、估计、推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体会竺可桢爷爷的语言和动作,了解他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
3、从竺可桢爷爷和小男孩儿身上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地兴趣和,对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正确评价人物,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强烈兴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在课前搜集竺可桢或其他科学家的资料,如:文章、生平简介、事迹、肖像、图片等,对竺可桢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类文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人们的生活、学习也越来越离不开科学,这一单元的五篇文章将带我们走近科学、了解科学。你将会听到享誉世界的科学家竺可桢的故事,还会身临其境地感受潜艇发射火箭的壮观场面。这些科学故事将会给你耳目一新的感受。今天我们走近科学家竺可桢。竺可桢是一位我国乃至世界都很了不起的科学家,许多同学在课前已经收集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一些资料,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一个发生在竺可桢爷爷生活中的小故事,我相信:读完之后,同学们一定会有一些感受,也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
(板书课题:17 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学生说一说,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认真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三、再读全文,进一步感知人物。
1、默读课文。想一想: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集体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朵杏花》。
二、评议人物,激发情感。
本文有两个主要人物:竺可桢和小孩子。仔细读课文,你认为他们是怎样的人呢?从文中找一找。
1、学生默读课文,整理自己的想法,组织语言。
2、小组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抓住细节把握人物。
(1)竺可桢爷爷两次观察杏花的样子,以及观察的经过,可以发现竺可桢有着良好地观察习惯和方法;
从他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后的兴奋中流露出的对工作的深深热爱。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老少二人的对话,仔细体会竺可桢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
(3)抓住最后一段中竺可桢说的“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重点体会,深刻理解含义。
(4)师生一起总结竺可桢的性格特征。
3、想一想:小男孩听了竺可桢爷爷的话后,他是怎样想的,在第二年杏花开放前的一段时间是怎样做的,这件事将会对他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4、你喜欢竺可桢爷爷和小男孩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谈谈学了本课后的感性,可以从人物入手书法对科学家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也可以表达自己对科学领域的神往。
三、向课外延伸。
你知道哪些科学家?他们有哪些突出成就呢?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读了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也了解了一些其他的著名科学家,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无论是谁,无论从事的是那一方面的研究,都需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

    更多精彩文章

    • 《自然之道》3~5自然段教学设计
    •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6
    • 《火烧云》教学设计1
    •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8
    •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13
    •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1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4
    • 《语文园地四:作文》教学设计
    • 《江南春》与《春日偶成》教学思考
    •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 《和时间赛跑》(第一课时)
    • 《西湖的“绿”》教学设计
    •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杂谈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