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4-28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初步认识总分结构,学习第二、三段的写法。
  3、 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形态美。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庐山的云雾》,庐山云雾有怎样的特点呢?正是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云雾给景色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漫步在云雾缭绕的山间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2,指名读第一段。
二、精读课文。
这节课我们具体感受一下那神秘飘渺的庐山云雾。
1、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个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并用“——”画出来。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什么是“千姿百态”?
(3)点名总分结构。
(4)自读课文,你发现了云雾的哪种姿态?哪种姿态的云雾最吸引你?
(5)引导理解“笼罩”、“缠绕”、“弥漫”、“遮挡”并绘图。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绒帽。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
“缠绕”是什么意思?谁会用动作表示?
 你怎么理解“弥漫”?把“茫茫的大海” 中“茫茫”换成别的词语行吗?为什么?
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用手势表示“遮挡”的意思,你能读出天幕的“巨大”来吗
(6)这么美的云雾,谁能串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7)同学们来看,这几个词在文中的位置可以换一换吗?为什么?
(8)听老师的引读,同学们把后面的内容读出来。
(9)作者用准确又形象的语言描写了云雾的姿态,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展示相关图片。
(10)你想不想把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永远留在脑海里?自己再读一读,一会儿老师给你配着音乐请你来读一读。
(11)总结:这一节作者用比喻和丰富的想象描绘出庐山云雾的静态美。接着我们来看第三节。
2,学习第三节。
(1)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
(2)理解“瞬息万变”。
(3)哪些词语让你感到变化最快。
(4)你能用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变化的快吗?
(5)对比句子。
(6)这些都能体现出“瞬息”变化的快,从哪儿感受到“万变”呢?
 3小结。    
3,学习第三节。
(1)漫步在庐山,穿行在飘渺的云雾中,欣赏着秀丽的景色,感受着那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云雾的神秘,真让人如梦如幻,飘飘欲仙,作者不由得感叹——读最后一节。
(2)“流连忘返” 是什么意思?
(3)想想什么地方也曾让你流连忘返?能用“流连往返”说一句话吗?
  三、拓展练习:
  1、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总分的写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几句都围绕中心句层层展开,具体地描写这个特点。我们也来学习一下。
2、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老师在公园拍了一张照片,请同学们想象你看到的景象,来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3、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更多精彩文章

    • 《平分生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10
    • 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 《珍珠泉》教学设计2
    • 26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 《赵州桥》教学设计5
    •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 25、《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4
    •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 《槐乡的孩子》教学实录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 《学会查“无字词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选学课文)《筷子的传说》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