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钓鱼的启示》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4-29
有位科学家说过:“我爱真理,可我更爱怀疑。”我们的学生正处于探究未知世界的新时期,他们的好奇心相当旺盛。当他们有了积极的思考的时候,当他们有了自己的怀疑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作为老师,你是否仔细思考过了:你是积极推动了学生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还是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今天,我就经受了一次考验。这是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了《钓鱼的启示》一文。这篇课文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它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多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那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
这样的一篇文理皆优的好文章,孩子们都喜欢极了。他们在课前积极预习,在课堂上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并且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有个同学的问题引起了大家深深的思考:
“课文里讲:因为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所以父亲让‘我’把鱼放回湖里。这使‘我’受到启示。可是,既然要放鱼,何必当初钓呢?没有到开放时间,在禁捕期间钓鱼,其实也是不对的。父亲为什么要领孩子过早地去钓鱼?我认为父亲的错误在先,老师和同学觉得是不是这样?”
我并不太清楚外国的禁捕期与中国的有什么不同,但是,这位同学刚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认为,如果是在中国,在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以前,是不应该下钓钩的。父亲确实错误在先。我讲了自己的意见之后,同学们也这样认为。于是,有个同学调侃说:“也许父亲想锻炼一下儿子的钓鱼技术吧!”
但是,这是一篇经典的文章,我不能妄加揣测,引导学生草率地下结论。于是,我提议大家仔细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积极寻求答案。“或许,经过思考,我们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我又说起了一句经常的口头禅。
同学们开始了认真的阅读和思考。一会儿,有同学发言了。他谈了自己的认识:“父亲一开始的做法是不对的。父亲也经受了道德的考验。”他的理由是:因为在最开始,父亲也是不想放鱼的。我们从课文中的语句“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就可以知道父亲也是非常不舍得放掉这条大鱼的,父亲在考虑怎么对待它,是“好一会儿”才下了决心放掉鱼的。有同学补充到:当然,这“好一会儿”,也包括了父亲在考虑如何对待儿子的不舍得,以及如何教育儿子的问题。同学们大多点头称是。
“那么,有没有另外的情形呢?”我又说了一句经常性的口头禅,然后对大家说,“刚才,我们是根据中国的国情,从课文中找出依据作出的回答。但是,我认为,外国可能与我们的规定不同,我们再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有没有别的情况。”于是,大家又边读课文边思索起来。
一会儿,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有没有这种可能:这个国家在这个时期只是规定鲈鱼禁捕,但是别的鱼可以捕捞。这样,父亲领孩子钓鱼的做法就无可挑剔了。”“有这种可能。”我点点头,不少同学也有这种看法,也点着头。我想,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可是,没想到,开始提问的同学却不同意这个意见。他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我还是认为父亲有错误。既然规定鲈鱼禁捕,父亲就不该带孩子到有鲈鱼的湖里钓鱼。”
今天,我就经受了一次考验。这是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了《钓鱼的启示》一文。这篇课文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它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多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那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
这样的一篇文理皆优的好文章,孩子们都喜欢极了。他们在课前积极预习,在课堂上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并且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有个同学的问题引起了大家深深的思考:
“课文里讲:因为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所以父亲让‘我’把鱼放回湖里。这使‘我’受到启示。可是,既然要放鱼,何必当初钓呢?没有到开放时间,在禁捕期间钓鱼,其实也是不对的。父亲为什么要领孩子过早地去钓鱼?我认为父亲的错误在先,老师和同学觉得是不是这样?”
我并不太清楚外国的禁捕期与中国的有什么不同,但是,这位同学刚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认为,如果是在中国,在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以前,是不应该下钓钩的。父亲确实错误在先。我讲了自己的意见之后,同学们也这样认为。于是,有个同学调侃说:“也许父亲想锻炼一下儿子的钓鱼技术吧!”
但是,这是一篇经典的文章,我不能妄加揣测,引导学生草率地下结论。于是,我提议大家仔细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积极寻求答案。“或许,经过思考,我们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我又说起了一句经常的口头禅。
同学们开始了认真的阅读和思考。一会儿,有同学发言了。他谈了自己的认识:“父亲一开始的做法是不对的。父亲也经受了道德的考验。”他的理由是:因为在最开始,父亲也是不想放鱼的。我们从课文中的语句“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就可以知道父亲也是非常不舍得放掉这条大鱼的,父亲在考虑怎么对待它,是“好一会儿”才下了决心放掉鱼的。有同学补充到:当然,这“好一会儿”,也包括了父亲在考虑如何对待儿子的不舍得,以及如何教育儿子的问题。同学们大多点头称是。
“那么,有没有另外的情形呢?”我又说了一句经常性的口头禅,然后对大家说,“刚才,我们是根据中国的国情,从课文中找出依据作出的回答。但是,我认为,外国可能与我们的规定不同,我们再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有没有别的情况。”于是,大家又边读课文边思索起来。
一会儿,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有没有这种可能:这个国家在这个时期只是规定鲈鱼禁捕,但是别的鱼可以捕捞。这样,父亲领孩子钓鱼的做法就无可挑剔了。”“有这种可能。”我点点头,不少同学也有这种看法,也点着头。我想,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可是,没想到,开始提问的同学却不同意这个意见。他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我还是认为父亲有错误。既然规定鲈鱼禁捕,父亲就不该带孩子到有鲈鱼的湖里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