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树醒了》教学案例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4-29

笔者在教学《柳树醒了》第三小节──“春风给柳树梳头了,梳着梳着,小柳梢啊,绿了。”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一生读得声情并茂。
  师:让我们像她一样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生1:老师,我想这样读!”
  师:你想怎样读呢?
  (生读,他故意把两个“梳着”读得一快一慢。)
  师:你为什么把两个梳着读得一个快一个慢呀?”
  生1:因为春风吹的时候,有时大一些,有时小一些,我觉得它给柳树梳头的时候一定是有时候快,有时候慢,所以我要一个读得快一个读得慢。
  生2:是的,昨天我放风筝的时候,春风就是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害得我的风筝老师掉下来。”孩子们一下子都闹开了。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看来你是个观察非常仔细的孩子,而且还很有自己的想法,老师为你感到高兴,老师奖励你再把这一小节来读一读。(这一次,他自信多了,读得更有感觉了。)
  师:小朋友,请你再去读一读这一小节,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就怎么读,当然要有自己的理由。
  生3:我觉得“梳着梳着”应该读得轻轻的,因为春天的风是轻轻的。
  生4:我也觉得“梳着梳着”应该读得轻轻的。
  师:为什么?
  生4:我觉得梳着梳着也应该读得轻轻的,因为妈妈给我梳头的时候,就是很轻很轻的,因为妈妈怕我疼,我想春风姑娘肯定也怕小柳树疼,所以她一定也会轻轻地梳。
  生5:我觉得这句话应该读出很舒服的样子,因为我妈妈给我梳头,我觉得很舒服。” ……
  师: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这一小节吧!
  “梳着梳着”是一个抽象静止的语言符号,但教师搭设平台激活了他们的经验世界。儿童自有儿童的世界,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在上面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不断地引领下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参与阅读,对文本进行着二度创作,使得静态的文本跳动着孩子灵动的生命。学生的生活体验越独特,他建构语文意义的方式也就越独特。不同的学生对文章情感和意境的体味是不同的。但是“哈姆雷特再多也不会变成林黛玉”。虽然有时班上经常出现语言、语调、语速、语音表达方面的“针锋相对”,但学生始终是在这样的学习平台上用生活经验兑换着语言,触摸、拥抱、诠释着“梳着梳着”的丰富内涵。

    更多精彩文章

    • 《柳树醒了》课堂实录
    • 《乌鸦喝水》教学案例与反思
    •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一去二三里》教学案例
    • 《阳光》教学案例
    •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
    • 司马光教学案例
    •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实录片段)
    • 《汉语拼音10 ao ou iu》教学案例及反思
    • 《棉花姑娘》教学案例与点评
    • 《操场上》教学案例
    • 课后“二度设计”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孩子》教学设计
    • 《平平搭积木》课堂实录
    • 巧设《林海》板书 挖掘思想内涵
    • 《快乐的小公鸡》说课稿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