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探索中与学生共同前进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5-02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是一重要部分。因为这里蕴含着中华文化光辉,璀灿又独具特色的一面,又可将传统精华传承发扬下去。所以从教学过程,考试过程来看都将此作为重点之一。对于我来说是教学中难过的一关。 首先从理解的角度就是师生该共同攻破的关隘,词字生疏难解再加上是诗文语言凝炼特点。实际上学生感悟理解能力较差。其次,即便是理解了,很难将其意境写作妙处感悟出来。因为音乐美,建筑美,人情美的结合实在包容了太我大多深奥的广泛的知识。第三从大家惯用的教学方法背诵、默写,问题硬性记忆来看,导致学生害怕学习古诗词,味同嚼蜡,老师一言堂的现象又出现了。 学生联系拓展对某诗人总的情况有所了解从而举一反三,第三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悟诗间意境之美从而学到熏陶感染,达到灵活运用名句,典故。 解决办法:1、自己对一首诗词仔细揣摩研读,尽量不看参考书,待有所认识感悟再与之对照发现一个门径即领悟全篇的关键点。如苏试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上片与下片内容不连贯性即上片写出猎场景,下片运用典故写到为国戍边便是领悟全词主旨:“渴望再被任用,为国效力的愿望”的门径,在此处一点学生便领悟或顿悟了,其它便水到渠成。2、引导学生反复读,中间思考,问题设置有代表性,或说问题不多但可以点带面,有充分研讨拓展的空间。这要求问题的提出即不可过大,让学生无从下手,又不可过小似乎进了死胡同再无路可走。比如:“学习《破阵子·与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间:可怜白发生”一句如果与前两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连在一起该怎么理解?而实际联系作者处境又该怎样理解?这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呢?这三个问可紧改为一问:“最后一句蕴含了什么感情呢?”这样学生疑问被打开,讨论也热烈了。三鼓动学生读,再读要讲:比如大家一起读时,可作如下要求:如果你对论文有所感悟就可不读,如果你还没感觉出来,就一定要放声读……;学生感到很有意思不知不觉达到了朗读练习的目的,也仔细思考着其内涵。 总之:在不断学习与探索中,我感到与学生一起在提高着能力,扩大着积累。教师要切实站在教学生的角度,又以学生实际出发想办法,学生自然会以他们的进步去回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