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案例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5-02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文言文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文体,因而有必要对之进行适当介绍。了解有关文言文的常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2、指导停顿朗读。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克服对文言文的陌生感。)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2、小组课堂交流,初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层层引导,指导学生把握文意,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
3、默读课文,讲述课文内容。
4、背诵课文。
四、拓展谈话
1、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对文言文有了什么印象?
2、出示两个短小的文言文阅读,鼓励学生主动读文言文。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之情)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文言文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文体,因而有必要对之进行适当介绍。了解有关文言文的常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2、指导停顿朗读。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克服对文言文的陌生感。)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2、小组课堂交流,初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层层引导,指导学生把握文意,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
3、默读课文,讲述课文内容。
4、背诵课文。
四、拓展谈话
1、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对文言文有了什么印象?
2、出示两个短小的文言文阅读,鼓励学生主动读文言文。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