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5-04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文题目。
1、板书课题《看瓜》,指出“看”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kan”。组词,想想它的意思,它还可以读什么?
2、质疑导入:文中的作者到哪里去看瓜,看住了吗?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
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
a、借助课后拼音自由读课文,达到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的目的。b、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
2、按要求进行学习。
3、指名读全文,师相机正音。
教与学的过程
4、特别强调“瓤“朦”“胧”“嚷”等读音。
5、再读课文,读通顺。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6、自读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四、悟读感悟,品味“关爱”。
(一)学习课文的第1自然段:
1、教师引读:“小时候,一 到暑假….”(学生思考:故事发生在哪里?)(乡下爷爷家)2、学生练习读。读出自豪的感情。
(二)、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1、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自告奋勇”是什么意思?
2、“瓜”看住了吗?发生了什么事情?(瓜是怎么丢的?被谁给 “摘”了?)3、什么是“调虎离山计”?联系上下文,让学生理解“我”是怎么中的计。
(三)、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
1、引导学生反复读4、5自然段,体会(孩子们玩得口渴了,吃个瓜不算偷。河里摇船的人累了,停下来,摘个瓜解渴,也不算偷。他们喜欢我的瓜,说明我的瓜好嘛!)
2、学生讨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点拨:爱是一种文明,爱是一种品德,爱更是一种责任。有人说善良的本质就是一颗爱心,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有了一颗爱心,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爱心是社会的每一分子都应该具备的基本准则。爷爷就是这样一位富有爱心的老人。)
3、师生共同朗读课文。
五、拓展、升华。
“我”听了爷爷的话,把四喜和水生都喊了出来,后面发生了什么事呢?学生讨论,续编故事。师生讨论,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