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来源:网络收集发布时间:2015-05-21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积累词语并在语言环境中熟练运用。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笋芽儿成长过程,体会她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对他人的帮助表示理解和感激。

  3、对科学童话故事产生兴趣,能从故事中汲取力量,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有感情朗读全文,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2、难点:

    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并对他人的帮助表示理解和感激。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笋和竹的资料。

  2、自制 powerpoint 课件和 flash 动画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讲读课)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一、温故知新质疑激趣

  1、游戏导入,巩固生字。

  2、学生自主质疑,教师及时归纳梳理,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1、通过游戏温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2、通过质疑,在激活学生思维的同时激发起他们渴望深入研究的兴趣,为深入感悟课文做好铺垫。 

二、细读释疑入情入境

   1、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细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文后,在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信息资料,互动探究,互助释疑。

  在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即要了解文章的特色,又要集中以往的学习经验,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自行解决心中的疑问,培养在自学的基础上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精读感悟语言内化

   1、明确交流方式:读读、讲讲、评评、读读。

  2、创设情境,交流读文感悟,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⑴ 读中感受春雨温柔。

   ⑵ 读中感受春雷沉、闷的特点,扮演雷公公想像说话。

   ⑶ 通过做动作体会笋芽儿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

   ⑷ 情境说话理解“唠叨”,引导学生对妈妈的好意表示感激。

   ⑸ 交流整合信息资料,了解竹子的用途,为6、7自然段的朗读做好情感铺垫。

  相机感情朗读、想象说话、互议互评,随机质疑、整合课外信息,动画片辅助学习:
  
  在朗读、研究、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研究精神,培养想像力,积累语言,锻炼口语表达,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拓展延伸想象升华

   1、“创造读”:

    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语言,进一步丰富原文,积累并运用语言,大胆想象,情感升华。

  2、游戏:

    “智慧的种子”。

    (动画辅助)  1、使学生在综合运用语言、内化语言的同时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




  2、通过游戏检测生字在词句中的应用。


 五、学科整合情感体(随机整)

  与音乐学科整合,在歌声中扮演种子,体验种子成长的乐趣。
   借助优美的词句和乐曲,使学生在情境中亲身体验到种子的成长,情感得以升华,为第三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板书设计

  (根据学情相机板书) 

    更多精彩文章

    • 《有趣的发现》第二课时导学案
    • 月亮湾教案(第二课时)
    • 人教版二上《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 《笋芽儿》写字练习课
    • 《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 人教版课标本第四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 《假如》教学设计2
    • 《笋芽儿》词语积累和词义辩析
    • 《草》教学设计3
    • 《最好马上找到他》教学设计
    • 《月亮姐姐的新伙伴》教学设计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 《望庐山瀑布》教学案例分析
    • 纸船和风筝教学实录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