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最大的“书”(第二课时)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5-22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足迹、雨痕、波痕”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3、 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一读对话,初识“书“的外形。
1、师生分角色读课文1---4小节的对话。
2、谈谈:听了刚才的对话,你们明白了什么?
3、重点指导朗读: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二、二读对话,感知“书”的内容。
1、生生分角色读课文5—10节,交流:读了这本“书”,你知道了什么?
2、师生共同研读“书”的内容。
预设①书上有字:结合想象,读懂雨痕、波痕、矿物。
预设②书上有画:结合句式训练,解读“化石”。
预设③书中内容:借助媒体,反复品读,探究“地壳运动”。
三、三读对话,了解“书”的作用。
1、同伴合作分角色读课文11—13节,交流:读了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2、指导朗读。
四、四读对话,深化理解。
师生或生生合作朗读全文,读好人物对话。
五、创设情境,进行角色对话。

    更多精彩文章

    • 《有趣的发现》第二课时导学案
    • 月亮湾教案(第二课时)
    • 《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画风》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 《称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11.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
    • 《看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 《数星星的孩子》第一课时说课稿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最好马上找到他》教学设计
    • 纸船和风筝教学实录
    • 《望庐山瀑布》教学案例分析
    • 《月亮姐姐的新伙伴》教学设计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