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杂谈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5-26

【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小学 侯玉华】
〖以生活的辐射 陶冶学生的情操〗
  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也就是把社会生活辐射进课堂)。那么她的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以《给予是快乐的》为例。当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就社会上的某种人、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来说明给予是快乐的。他们稍加思考后就有学生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学生说到了当他帮助了同学以后他的内心总会感到快乐;有的学生对商人的行为发表感想──做生意应以诚信为本、老少无欺,不买伪劣假冒产品,赢得了信誉而感到快乐;有的学生以某些出租司机的行为为例来说明给予是快乐的:开车时,拾到乘客的钱物归还给失主,不占为己有,由于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这样的教学不仅丰富了教材而且发展了教材,更使学生的情操得到了熏陶。
【江苏省昆山市陆杨中心校 张月琴】
〖学生的思维依赖于朗读〗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
  如在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两个“希望”不同内涵;一个是保罗以为小男孩没有说出来的“希望”(即希望能从别人那里 “获取”);另一个小男孩心中的真正希望(即希望能够“给予”别人)。再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两个“吃惊”;一个是小男孩的“吃惊”──保罗竟会有这样的好哥哥;另一个是保罗的“吃惊”──小男孩的思想境界竟会这样高。最后指导学生通过全文朗读后,体会到保罗的哥哥是因为“给予”保罗而感到快乐,小男孩是因为一心想给予别人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能给予别人而感到快乐。这样就让学生从文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 崔 菲】 
〖“听”中理解〗
  能否全面准确地理解“听”的内容,标志着一个人“听”的能力的高低。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各具特色,富有内蕴的语言,通过语音技巧和情感处理的读,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语言技巧方面,如,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文时,我把保罗所说的:“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这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读,分别强调了“我哥哥” “送”“圣诞礼物”这几个词儿,学生可以听出自豪、炫耀、珍惜等不同的情感。联系上下文,学生很快把握住了保罗为有这样的哥哥而感到自豪的感情,也从侧面感悟到保罗的哥哥“想着别人”“给予别人”的美好内心。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成章小学 邹建明】
〖互动──“对话”的关键〗
  对话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在互动中才能获得更为深入更为透彻的理解,才能构成文本、师生的不断生成与建构。对话中师和生既可能是提问质疑者,又可能是回答释疑者,师生是相互依赖相互生成的,提问质疑与回答释疑都是对文本的叩问。教师的质疑提问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如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文时,学生总结得出:保罗帮助小弟弟实现愿望并让兄弟俩乘车看到圣诞之夜美景而感到快乐高兴。教师将此小结提升为:一般来说东西给予别人自己就没有了,怎么会快乐呢?你能说说理由吗?如果有过这种经历感受的同学能结合自己谈谈就更棒了。一场辩论、说理、谈感受便开始了,在多层次、多渠道的网状对话中学生既畅游文本之中,又回归生活世界,既有对文本的理解,又有对人生价值的探讨,达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阅读实践中理解、感悟、批判,张扬了个性,释放了情感,净化了心灵,人生价值被提升;在对话实践中文本言语被内化、运用,思维被训练,组织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被培养。

    更多精彩文章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片断
    • 《自然之道》3~5自然段教学设计
    •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6
    •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
    • 《火烧云》教学设计1
    •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8
    •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13
    •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目标和教材简说
    •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和时间赛跑》(第一课时)
    •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杂谈
    • 《西湖的“绿”》教学设计
    • 《江南春》与《春日偶成》教学思考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