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教学案例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5-28

问题的提出: 《矛和盾的集合》这是一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在设计这堂课之前,我想课文中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是让学生明白看待问题要多角度的关键。于是就将这一环节作为重点进行处理。
  案例的描述:首先我在揭题时让学生说说有关矛和盾的故事,结合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留下伏笔:当矛和盾再次碰在一起结果会怎样呢?
  接着鼓励学生读好课文,在由衷赞叹声中,学生将课文读懂了,并能结合“矛、进攻、盾、自卫”等词语概括了全文主要讲的一件事。
  其次为了让学生能对发明家的发明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抓住“大显神威”这个词分两层来感染学生。
  1、说说你对“大显神威”的理解,用课文里的句子来说明。
  2、生活中有没有让你感到“大显神威”的事物呢?
  在感性了解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五小节。紧接着在学生对大显神威的坦克读得威猛无比之时,抛出了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了大显神威的坦克呢?
  四人小组读读2、3、4小节,进行讨论:发明家的思路是怎样的?划划有关的词句。
  把学生讨论的内容板画下来:
  比赛时难以招架-----盾太小了-----盾大得像屋子-------开小洞-------加上轮子------装上履带-------坦克
  为了让学生能加深印象,我再让学生照着板画来说说发明家是这样发明坦克的。
  最后进行思维训练活动:“为什么这次矛和盾相处在一起,不再自相矛盾而是变成威力无比的坦克呢?”在讨论交流中大家明白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时我让学生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学生纷纷议论:铅笔和橡皮的结合——橡皮头铅笔;
  电风扇和取暖器的——集合空调……
  教学反思:新课标中具体的3~4年级阅读目标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本课的3、4环节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目标。“大显神威”词语的理解能为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对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的过程复述,即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对文本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
  开发智力无凝是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本文发明家的思维过程是值得学生体验的过程。学生在反思发明家想法的过程使自身学会在看待问题上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发散思维,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实践。

    更多精彩文章

    • 《和时间赛跑》教学案例
    •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案例
    • 教学案例《南辕北辙》的故事
    • 25、《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 快乐原来如此简单──《槐乡的孩子》教学案例
    • 人教版第五册《灰雀》教学案例
    •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案例
    •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 《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教学案例与反思
    • 搂设疑巧引 体味真情──《小狮子爱尔莎》教学案例及反思
    •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 (选学课文)《筷子的传说》
    • 《槐乡的孩子》教学实录
    • 《学会查“无字词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