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走进文本,亲近生活──《一面五星红旗》案例分析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6-01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语文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和生活紧密联系。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语文教学中体验生活,即“生活化语文”、“语文生活化”。我认为生活化教学的倡导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体验,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一面五星红旗》一文讲述了一位中国留学生宁愿挨饿,也不愿用国旗与面包店老板交换面包,最后晕倒在地上,面包店老板深受感动,把留学生送到医院并垫付了全部医药费的事。这一事例发生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对于现在衣足饭饱的小学生来说很难真正体会到深深的爱国之情。因此,我力求在这堂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亲近生活。
一、巧设问题,引入新课
  让学生边听《五星红旗》的歌曲,边观看五星红旗课件。为学生学习文本创设情景,让学生联想到生活中有关五星红旗的故事,从而引入对文中“一面五星红旗”故事探究的兴趣。接着,巧设问题,用填空形式让学生自学课文后回答:“(什么时候)我在(什么情况下)遇到了面包店老板,(结果怎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的良好学习习惯,又降低了回答问题的难度,还达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目的。
二、走进文本,品词品句
  这堂课中的一个交点问题是“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变化为什么那么大?”围绕这个问题,我采用抓重点词句领悟句意的方法,读懂内容,启发想象,感悟爱国情。我首先让学生讨论:“我遇到了谁?发生了什么问题?面包店老板的态度有那些变化?请找出有关句子。”学生分别找到后,纷纷回答。其中,有一位学生找到了:“我能给你面包,你又能给我什么呢?”我认为这句找得好。因为这句正是对“我”的考验,考验着“我”在饥肠辘辘而又疲惫不堪的情况下是否将“国旗”去换“面包”呢?接着我又
问:“后来呢?”学生回答:“面包店老板表示无奈,最后竖起了大拇指。”学生从面包店老板“无奈”到“竖起大拇指”看出了中国留学生宁愿挨饿也决不拿国旗去换面包。还有的学生从神态描写方面来说明。显然,学生已经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正确的品词品句,读懂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接下来的理解“平等交易” 、“凝神”及用“宁愿(   ),也不(   )”句式说话训练,都是围绕焦点问题展开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回归文本,又体会到了爱国的情感。达到文道合一的教育教学目标。
三、体验情感,亲近生活
  当学生走进文本,领会了文本内容,为了让学生深刻体验爱国情感,我特意安排了一个写话训练。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屏幕出示的“课文插图”课件,并思考: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怎样?结合文本发挥想象写一段话。让学生走进现场,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体验想象当时的情景,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最后,她又让学生说说“你从那些地方看见过五星红旗?”这让学生真正回到现实,亲近生活,体验爱国情,激发爱国情。

    更多精彩文章

    • 《南辕北辙》案例分析及反思
    • 花钟案例分析
    • 《小露珠》教学案例分析
    • 雁像什么──《惊弓之鸟》案例分析
    • 《三袋麦子》案例分析
    • 如何让“提问”成为学生发展的引擎——《花瓣飘香》案例分析
    • 《拉萨的天空》案例分析
    • 对比感悟 提升文本价值取向──《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 《学会查“无字词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 《槐乡的孩子》教学实录
    • (选学课文)《筷子的传说》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