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预案(之二)

来源:网络收集发布时间:2015-06-03

3 比例-----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包括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并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形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难点: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特征,并以此正确判断正反比例。学情分析:课时安排: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4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课时比例尺                                 2课时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4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2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2课时3.比例的应用                            2课时整理和复习                             2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重难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比例的意义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出示情境图,问题:“你们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的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操场上的国旗:   教室里的国旗:   教师说明:我们看到这两个的长宽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也可以这样表示: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问题:在上面图中的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3.师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4.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二、比例的性质。  1.教学“项”、“外项”和“内项”  师: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例如: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出的比例的外项、内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 ;  两个内项的积是: 。  “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成立都是这样的呢?”让学生分组计算几个比例式。  “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  可多让一些学生说,说得不完整也没关系,让后说的同学在先说的同学的基础上说得更完整。   总结: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问题: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  教师边问边改写成: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  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3.巩固练习。   教师: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   练习: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教师:我们可以这样想:先假设3:4和6:8可以组成比例。再算出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因为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所以3:4和6:8可以组成比例。  三、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32-35页例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3.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三)思想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比较比与比例的区别。 教学方法:启发法、分组讨论、创设情境、讲授法课前准备: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方案 一、 复习导入 1.复习。 (1)说说什么叫比? (2)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3)你有什么发现?那些比的比值相等?用等号把相等的比连起来。 2.上面的比,有整数比,有小数比,但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们就说这两个比相等,就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起来,就能成比例。今天我们就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探究新知   (一)比例的意义 1.师出示书32页的不同国旗的长、宽,并叫学生计算每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  长 宽 比值 5米 3.3米   2.4米 1.6米   60厘米 40厘米   15厘米 10厘米   2.它们的比值相等吗?请用数学符号表示两个比值的关系。 3.在这四面国旗中长、宽的数据不同,但比值相等,所以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4.讨论:(1)、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 (2)、判断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5.比和比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师以80∶2=200∶5为例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 2.练习: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10∶6 6∶10=9∶15 3.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 以80∶2=200∶5为例,指名来说明。 外项积是:80×5=400 内项积是:2×200=400 80×5=2×200 4.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5.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6.思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板书: 学生自己独立计算。   三、 巩固练习   1.书33页“作一做”第1、2题。 34页“做一做” 思考题:根据3×4=2×6写出比例。   2 课后反思:

    更多精彩文章

    •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及反思——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学期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圆柱与圆锥)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人教课标版)
    •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教案
    •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及反思——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学期
    • 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设计
    • 六年级数学教案——《起跑线》
    • 《复式条形统计图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北师大版六年级
    •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
    • 分数的基本性质
    • 简单应用题
    • “认识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
    •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