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分数除以整数》的几点想法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6-04

一、认真钻研和理解教材是基础。
分数除以整数,教材出现的是“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的情境,经过仔细地分析,发现教材的目的非常清楚,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分数知识,以及操作的材料,进行折一折、涂一涂来理解两种不同的算法。
然后再出现“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让学生用上述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4/5÷3。从而得出第二种方法,也就是“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就是分数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那就是教材安排这两种方法,目的是比较,而更是在于沟通。因为其实“4/5÷2中4个1/5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2/5”和“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过程是不同的,但是它们表达的意思其实是一样,在做同一件事,也就是“把这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求其中的一份”。
所以沟通是理解算理的关键,也是让学生真正地从分数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上去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算理。其实也在渗透着一种“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把一些新的问题转化成已有的方法来进行解决。
而方法上的比较只是为了在方法上的取舍。
二、动手操作是学生建立表象的手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其实在这节课中“动手操作”是学生在理解算理的思维过程中建立表象的必要手段。通过学生折一折和涂一涂,理解4/5和1/2的意义,同时感受到了结果2/5是怎样来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建立了2/5的表象,既可以表示4个1/5平均分成2份,也可表示求4/5的1/2是多少。
至少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已经为后面算理的概括,提供了第一手、不可缺少的感性材料。
三、求同和求异是学生沟通方法、理解算理的途径。
本节课感觉最好的一点,就是在于抓住了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算理的本质,也就是两种方法都在做了同一件事,也就是“把这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求其中的一份”。这也就是要让学生在充分地动手操作基础上建立表象,然后进行比较――“求同和求异”。求同,也就是知道它们都在做同一件事;求异,就是第一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不能平均分的题目就不太行了,第二种方法都行,而且分数乘法都学过,只是分数除法转化成了分数乘法。
这样的比较和沟通,使得学生真正地理解了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这样一来,后面的概括算法,对于学生来说是水到渠成。一学生在课堂小结时说:“我知道了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就是乘以整数的倒数,也可以用分子除以整数,分母不变,但是这种方法有时不太行。”

    更多精彩文章

    • 整数和小数
    •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
    •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教学片断设计
    • 分数与整数相乘
    • 分数除以分数教案
    • 第二课时 分数与整数相乘(2)
    • 整数除以分数教案
    • 巧算分数除以分数
    •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
    • “认识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
    •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
    • 简单应用题
    • 分数的基本性质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