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 回乡偶书 赠汪伦
来源:网络收集发布时间:2015-06-06
第一课时《回乡偶书》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老大”、“衰”、“何”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能进行诗配画。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
2齐读、指名读。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讨论}
4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父母讲一讲好不好?
(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
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8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9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编故事。
第二课时《赠汪伦》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古诗都有其鲜明的节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学习古诗要懂得作者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跟着教师抄写。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意书写时的正确、美观,写后同桌互评)
三理解诗题,作者简介。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泾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泾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
四轻声读二至三遍,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五边读边想象,要在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学生个别读,自由读。
七教师范读,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释词译句。
1让学生边读边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读通)
2对感悟诗句有困难的,教师予以点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刚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齐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九解读诗意。
1诗主要写送别,汪伦送李白方式有何独特性?
2课文第3、4句,用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
十朗诵想象。
1要求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同学试背,请二位同学上来默写。
十一、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小黑板出示)
一读:理解题目,了解字词;
二读:连词译句,连句译全诗;
三读:入景入情,熟读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