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时 大树有多高

来源:乐学堂发布时间:2015-06-19

第六课时 大树有多高
教学内容:实践活动“大树有多高”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学资源:长度不一及长度相等的竹竿、卷尺、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引入:
要知道一棵大树有多高,你有办法测量吗?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大树有多高的问题。
二、 实践探素,发现规律。
(一) 量量比比(小组合作完成)
提出要求:1、在太阳光下,把几根同样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时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比较每次的测量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再把几根长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时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
(1)、按要求填表。
(2)、计算竹竿与影长的比值
(3)、讨论:根据每次求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
(4)、得出结论: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不同的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
(二)议议做做
提出要求:1、根据上面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假设一根3米长的竹竿,当时直立在地面的影长是多少?
(1) 学生同桌交流。(2)集体交流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根据上面的发现,你能想办法测出一棵大树的高度吗?
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实践操作: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看你的方法行不行。
(1) 在太阳光下,先用一根竹竿的高度和影长及量出当时大树的影长,并把结果填在下表里。
(2) 由学生各自算一算大树的高度。
(3) 小组讨论各自的想法。
(4) 提问:在测量竹竿的影长之后,如果过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再测量大树的影长。这样计算的结果还准确吗?为什么?
三、拓展延伸:根据求大树高度经验,让学生计算某楼房、旗杆的高度。

    更多精彩文章

    • 第五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第一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一)
    • 第二课时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 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第3课时 圆柱的体积计算
    • 3、比例的应用 第一课时 比例尺
    • 2、圆锥 第一课时 圆锥的认识
    • 第三单元 比例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一课时 比例的意义
    • 第四课时 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课
    • 第二课时 成反比例的量
    • 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第6课时 圆锥的体积
    • 第七课时 整理与练习(2)
    •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
    • “认识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
    • 简单应用题
    • 分数的基本性质
    •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