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经济和人口的同步增长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06-20
北方人民的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人手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东晋统治者王导、桓温、谢安、刘裕等实行了一系列比较切合时宜的政策,使南方经济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为人口的繁衍创造了物质前提。王导凭籍“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优越条件,于成帝咸和五年(330年)改革赋税制度,“始度百姓田,取十分之一,率亩税米三升”。
谢安又在孝武帝时期(372—396 年)实行“王公以下,口税米三斛,蠲在役之身”的新税法。相对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流亡的农民又回到土地上来,安心地从事农业生产。桓温、刘裕厉行土断,使政府从士族豪门手中夺回了相当数量的劳动人手,成为政府控制下的编户。史称:“于时财阜国丰,实由于此”。在东晋统治的“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由于政局稳定,经济有了发展,“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整个东晋时期,史籍独阙有关户口的记录,成为历代户口统计的空白点。前述东晋太和五年(370年)前燕有户2,458,969,比西晋太康初(280年)相当地域的户数增加了1.2倍。西晋太康初相当于东晋统治地域的各州郡,有户791,600,倘亦按增长1.2倍计,则东晋太和五年有户1,743,698。但正如前述,西晋时期世家豪族“荫户”的情况极为严重,《晋书·地理志》所载太康元年的户数,本身即有不实,而前燕只是在动乱迭兴,局面稍事稳定,封建经济略有恢复和发展的情况下,户口所达到的水平。相比起来,南方处于相对和平、安定的局面,在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和当地劳动人民共同开发下,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财阜国丰”、“家给人足”的东晋,人口当有更迅速的增长,其实际户数估计当不会少于300万。
南朝刘宋王朝的创建者刘裕,作为寒门庶族地主代表人物,利用东晋后期腐朽的士族地主势力在孙恩、卢循起义的沉重打击下,政治上日趋衰落的有利形势,进一步实行宽征省调,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改东晋时的计口收税为计赀收税,对“无赀之家”的贫民赋役剥削有所减轻。其子刘义隆又多次下令劝课农桑,“凡诸州郡,皆令尽勤地利,劝导播植”,督责“游食之徒,咸令附业”,务使“地无遗利,耕蚕树艺,各尽其力”,在政治上并做到了“纲维备举,条禁明密,罚有恒科,爵无滥品”,因而“内清外晏,四海谧如”。刘裕父子当政的近半个世纪期间,是南朝历史上政治相对安定,经济向上发展的小康时代。
史称:“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然而见于记载的刘宋户口数字,却异乎寻常地低落,据《通典》:“今按本史(刘宋)孝武大明八年(464 年)户九十万六千八百七十,口四百六十八万五千五百一”,又《宋书·州郡志》载有各州郡户口的分计数,相加后为:户901,769,口5,174,074。西晋太康初相当于刘宋统辖地域的各州郡国,有户1,331,305,刘宋仅及其67.7%,如从刘宋与西晋辖县无变化的吴郡等十四个郡来看,除长江下游的三吴,江汉地区的南平,以及蜀中的巴郡,户数较西晋时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外,其他各州郡普遍成倍地下降。刘宋大明八年的户口数,既低于184年前的西晋太康初,也远不及 145年后隋大业五年(609)的户口数。
后者相当于刘宋统辖地域的各州郡,有户3,958,748,超过刘宋三倍以上。在我国人口发展史上,继三国之后又一次出现的这一低谷,显然与前述永嘉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以及经过一个半世纪的休养生息,经济与人口均取得较大发展,“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的南部中国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根据前面有关东晋人户不会少于300万的估计,经过元嘉之治,“氓庶繁息”,而幅员远比东晋为辽阔的刘宋大明八年,其实际户数当在300万以上。
谢安又在孝武帝时期(372—396 年)实行“王公以下,口税米三斛,蠲在役之身”的新税法。相对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流亡的农民又回到土地上来,安心地从事农业生产。桓温、刘裕厉行土断,使政府从士族豪门手中夺回了相当数量的劳动人手,成为政府控制下的编户。史称:“于时财阜国丰,实由于此”。在东晋统治的“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由于政局稳定,经济有了发展,“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整个东晋时期,史籍独阙有关户口的记录,成为历代户口统计的空白点。前述东晋太和五年(370年)前燕有户2,458,969,比西晋太康初(280年)相当地域的户数增加了1.2倍。西晋太康初相当于东晋统治地域的各州郡,有户791,600,倘亦按增长1.2倍计,则东晋太和五年有户1,743,698。但正如前述,西晋时期世家豪族“荫户”的情况极为严重,《晋书·地理志》所载太康元年的户数,本身即有不实,而前燕只是在动乱迭兴,局面稍事稳定,封建经济略有恢复和发展的情况下,户口所达到的水平。相比起来,南方处于相对和平、安定的局面,在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和当地劳动人民共同开发下,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财阜国丰”、“家给人足”的东晋,人口当有更迅速的增长,其实际户数估计当不会少于300万。
南朝刘宋王朝的创建者刘裕,作为寒门庶族地主代表人物,利用东晋后期腐朽的士族地主势力在孙恩、卢循起义的沉重打击下,政治上日趋衰落的有利形势,进一步实行宽征省调,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改东晋时的计口收税为计赀收税,对“无赀之家”的贫民赋役剥削有所减轻。其子刘义隆又多次下令劝课农桑,“凡诸州郡,皆令尽勤地利,劝导播植”,督责“游食之徒,咸令附业”,务使“地无遗利,耕蚕树艺,各尽其力”,在政治上并做到了“纲维备举,条禁明密,罚有恒科,爵无滥品”,因而“内清外晏,四海谧如”。刘裕父子当政的近半个世纪期间,是南朝历史上政治相对安定,经济向上发展的小康时代。
史称:“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然而见于记载的刘宋户口数字,却异乎寻常地低落,据《通典》:“今按本史(刘宋)孝武大明八年(464 年)户九十万六千八百七十,口四百六十八万五千五百一”,又《宋书·州郡志》载有各州郡户口的分计数,相加后为:户901,769,口5,174,074。西晋太康初相当于刘宋统辖地域的各州郡国,有户1,331,305,刘宋仅及其67.7%,如从刘宋与西晋辖县无变化的吴郡等十四个郡来看,除长江下游的三吴,江汉地区的南平,以及蜀中的巴郡,户数较西晋时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外,其他各州郡普遍成倍地下降。刘宋大明八年的户口数,既低于184年前的西晋太康初,也远不及 145年后隋大业五年(609)的户口数。
后者相当于刘宋统辖地域的各州郡,有户3,958,748,超过刘宋三倍以上。在我国人口发展史上,继三国之后又一次出现的这一低谷,显然与前述永嘉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以及经过一个半世纪的休养生息,经济与人口均取得较大发展,“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的南部中国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根据前面有关东晋人户不会少于300万的估计,经过元嘉之治,“氓庶繁息”,而幅员远比东晋为辽阔的刘宋大明八年,其实际户数当在300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