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武昌称帝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10-15

诸葛亮败退汉中,魏国解除了陇西之危,魏明帝曹睿回到洛阳。这时,魏扬州牧、大司马曹休送上一份情报,说他收到东吴鄱阳太守周鲂的降表,请求魏国发兵鄱阳救助,他已亲率10万大军南下,要求朝廷增派军队援助,以捣东吴。曹睿当即选派豫州刺史贾逵率兵驰援,接应曹休。周鲂为什么要投降魏国呢?据他的降表上说,是因为得罪了孙权,遭到迫害,还受了剃发之刑,饱尝羞辱之苦,所以想借曹魏的兵力,灭了孙权,好出这口恶气。曹休看了大喜,便准备出兵,他的一个亲信说:“此事尚不知虚实,若是诈降,岂不吃亏?”曹休便命这个亲信去暗访,得知孙权果然处罚过周鲂,如今天气炎热,周鲂都蒙着头巾,以遮光头之羞。这样,曹休便放心调兵南下,并给曹睿上了一书,请求增援,以竟全功。曹休带兵进入吴境不远,便在石亭(今安徽潜山县东北)遭到伏击。东吴大都督陆逊和左右都督朱桓、全琮,各率数万兵马,从三路杀奔过来。曹休发现中计,扭头便跑,吴军则紧追不舍,好容易跑到魏吴边界的夹石(今安徽桐城市西北西汤池),眼看就要落入吴军手中,幸得贾逵及时赶到,将吴兵驱散,救出曹休回到扬州。
     曹休没有什么打仗的经验,这回受了愚弄,又差点被俘,心里又羞又恨,竟病倒了。他这一次出兵,损失了1万多军队和大量军资,只好上书请罪,尽管魏明帝因他是皇裔而不加责罚,但他还是解不开心头这个疙瘩,不久便郁闷而死。东吴群臣借战胜曹休庆贺之机,提出请孙权称帝的要求。孙权这几年自称魏臣,早憋着一口气了,如今国势日强,屡战获胜,加上魏蜀交兵,曹睿也顾不上对付他,因此决心摆脱魏国束缚,答应群臣要求,于黄武八年(公元229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正式称帝,国号吴。孙权知道他称帝的事肯定会惹恼曹魏,为了防备魏国的军事威胁,他着意加固与蜀国的联盟,依靠联盟的力量牵制魏国;同时,加紧练兵,以固防卫。随后,孙权又迁都至建业(今江苏南京市),派陆逊镇守武昌,以御魏国入侵。在建业,孙权努力向东南发展。他打造海船,北上辽东,南下珠崖(今海南省)、夷州(今台湾省),以扩大经济往来,增强国力。建业是个富庶的地方,孙权称帝后迁都来此,这里的经济发展更快,特别是海上交通和贸易的繁荣,使吴地进一步兴旺发达,出现了一批新的富豪。吴国政权与世家豪族、大地主、大商人相互依存,竞相享乐,奢靡之风大盛,这对东吴的前途显然是不利的。
     可是,孙权却看不到危机,他慢慢变了,前半生的壮志渐渐消磨,而以苟安江南为满足,甚至连打败曹休后,他也没有多大兴趣乘胜长驱了。孙权有个嗜好,那就是酗酒。在武昌时,就以将人灌醉和自醉为乐,一次在临钓台饮酒,边饮边令人将水洒到群臣身上,弄得在场的官员身上湿漉漉地醉卧台上,他却十分开心。到了建业,更是有宴必酒,有酒必醉,经常晕乎乎地,哪里还能操心国事?一次饮宴时,孙权不顾皇帝身份,提着酒壶给群臣敬酒,而且非逼着人家喝不可。虞翻是个精通医术的直臣,知道醉酒的坏处,不肯多喝。孙权逼他喝时,他就装作已经醉倒的样子,混了过去。不料孙权随后便发现这个秘密,立即大怒,并拔出佩剑要杀虞翻,幸得大司农刘基将孙权抱住,极力苦谏,这才救了虞翻一命。孙权称帝以后,不仅无节制地狂饮,而且脾气也变坏了,凡事专断,刚愎自用。吴嘉禾二年(公元233年),割据辽东的公孙渊向孙权上表称臣,孙权非常高兴,实行大赦,并派出太常张弥、执金吾许吾等官员,率领万人,乘船前往辽东,授予公孙渊燕王的封号。当时,满朝文武都认为这事做得太过分了,因为公孙渊称臣的事有什么目的吴国还不清楚,就这样草率地相信一纸文书并给予如此宠待是不稳妥的,所以大家主张只要派上百来名吏兵将公孙渊的使臣礼貌地送回辽东就很不错了。
     可是,孙权却听不进去,甚至连元老张昭出面竭力规劝也无济于事,还险些被杀。结果,派往辽东的张弥、许吾均被公孙渊囚杀,并将他们的脑袋砍下来送给魏帝曹睿请赏,而随同前往的万名军人也被虏掠,只有60多人从海上逃回来。对此,孙权也不引为教训。第二年,诸葛亮在多次伐魏失利后,还准备穷尽其力作最后冲击。为牵制魏军,诸葛亮遣使约吴国共同出兵,夹击曹魏。孙权答应了,他原以为曹睿必亲率主力抵制蜀军,自己可以讨得便宜,于是大张旗鼓,派出大军,兵分三路伐魏。第一路攻打合肥新城(今安徽合肥市),由他亲自率领;第二路兵进襄阳,派陆逊、诸葛瑾指挥;第三路攻打广陵(今江苏扬州市)、淮阳(今江苏清江市南),任孙韶、张承为帅。有人觉得这样打,战线拉得太长,不利集中兵力,孙权不理,坚持三路共进。魏明帝派司马懿迎战诸葛亮,司马懿采用坚守战术,拖住蜀军。曹睿则放心地乘船而下,全力来对付孙权。孙权率领第一路大军来到合肥新城,魏国新城守将满宠按照曹睿指示,坚守不出。孙权攻城,屡攻不下,于是大发脾气,下令赶造云梯、撞车,非要攻下新城不可。满宠早有准备,他让守城壮士点燃麻油浸泡的松明火把,往云梯上扔,把孙权的云梯全烧毁了,攻城的军人也烧死、跌死不少。撞车也没撞开垒死了的城门。孙权束手无策,为了面子,硬是不肯退兵。结果士兵中暑,接着又流行疾疫,军队已差不多完全丧失战斗力了。
     就在这时,魏明帝曹睿带兵前来支援,孙权知道再没任何指望,便匆匆退走了。另两路人马见孙权兵退,不敢恋战,也跟着先后退了回去。经过这番折腾,吴国的弱点充分暴露给魏国了,曹睿得意地说:“诸葛亮没什么了不起,孙权也不过如此,有谁奈何得了我呢?”孙权败退回来以后,国内的麻烦又一件件出来了;上层的奢靡加剧了下层的苦难,于是庐陵的李桓、罗厉,鄱阳的彭旦先后起事;朝中老臣又先后谢世;加上天灾频仍、瘟疫流行,孙权已经招架不住了。而同时,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也日益激化,特别是继承人的权位之争,更让孙权一筹莫展。本来,孙权按照历代规矩,立了长子孙登为太子,孙登短寿,无福继位。孙权又立次子孙和为太子,封另一个儿子孙霸为鲁王。孙霸乖巧,深得孙权宠爱,又因受宠生非分之心,孙霸千方百计想夺孙和的太子之位。朝中文武也卷入这场斗争之中,分成了两大派。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拥护太子孙和;骠骑将军步骘(音zhì)、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支持鲁王孙霸。孙权见大臣分成两派,已无法控制局面,唯恐自己身后也会像袁绍那样,酿成内部大乱,竟干脆废掉太子孙和,逼令鲁王孙霸自尽,另立少子孙亮为太子,孙亮年幼,孙权便安排大将军诸葛恪辅佐。从此吴国危机也就越来越严重,“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晚年则“弥以滋甚”的吴大帝孙权终于在重重困境和矛盾中,于神凤二年(公元252年)四月走完了71载的人生历程。

    更多精彩文章

    • 赵构称帝
    • 武昌起义
    • 亚历山大大帝因何而死?
    • 圣诞节的来历究竟是怎样的?
    • 托尔斯泰弃家出走原因何在?
    • 《黄帝内经》成书于何时?-千古之谜-休闲文摘
    • 楚昭王仁让,白公胜乱楚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