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媚娘到圣神皇帝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10-24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约计三百余人,却只有一个是女性,这就是武则天(624—705)。她在位时间很长,李唐王朝共历时二百九十年,她一人执政就近半个世纪。这样,讲到李唐王朝的历史,就不能不重点地谈谈这位女皇帝。
  武媚娘
  贞观末(649),唐太宗的病情日益恶化。太子李治被召到翠微宫中入侍医药。太宗榻侧已伫立着一位陪侍的才人,叫媚娘。才人是皇帝的妻子之一,在皇后、四妃、九嫔之下,地位较低。但是,她以自己的才情,博得了太宗的欢心;此时,又以她的妩媚,牵动着太子的心扉。
  媚娘姓武,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父亲原是大木材商人,后仕唐官至工部尚书。然而,在当时重视门阀的社会里,仍被看做是出身寒微。九岁时,父亲死去。十四岁时,以“美容止”声闻于朝廷,引起年近四十的唐太宗的注目,遂召她入宫,赐号武媚,人称媚娘。媚娘的姿色的确媚丽,可性格却阴狠刚烈。相传,太宗得一马,名狮子骢,性暴难驯。媚娘时入宫不久,自请驯马。太宗问其驯技,她说“臣妾只需三物:一铁鞭,二铁杖,三匕首,它不驯,就用铁鞭子抽打它;鞭而不驯,就用铁杖猛击它的头;杖而不服,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咽喉!”太宗见媚娘气概胜过烈马,大为赞赏。太宗驾崩,媚娘出居感业寺,削发做了尼姑。时年二十六岁。
  二十二岁的太子李治继位做了皇帝,是为唐高宗。不久,皇帝驾临感业寺进香,媚娘隔帘垂泪,又引动了旧情,遂让她重蓄乌发,入宫侍寝。
  媚娘性烈不驯,但入得宫来,却忍辱事上,谦恭有礼,得到帝后的宠信,晋升为昭仪。昭仪位于九嫔之首,地位仅次于皇后和四妃。当其时,王皇后正同萧淑妃争宠。武昭仪立即与王皇后一起,诋毁萧淑妃,使其终于被废为平民。转手,武昭仪活活窒死亲生的小公主,并把此举嫁祸于皇后,又加以种种诬陷,使其有口莫辩。皇后因此而含冤失宠,被打入冷宫。她欣然庆幸清除了自己进阶的障碍,急切地等待着授与她皇后的玺绶。皇后和淑妃,后来都被武昭仪责令打了一百杖,又砍去手足,泡在酒瓮中,活活折磨而死。
  武昭仪册立为后的事,遭到了元老重臣的反对,在朝中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元老重臣中为首的是手握兵权的太尉长孙无忌和总揽朝政的宰相褚遂良。他们都是在太宗病榻前受命的辅国元勋。他们认为,昭仪出身低微,又曾事先帝,立为皇后,恐以恶名留世。重臣异议,高宗也举棋莫著。武昭仪派出心腹到长孙无忌府上求情,遭到拒绝,心中愤愤,然而意却未冷,遂借枕席之便,恃宠诋毁褚遂良与长孙无忌。不久,褚遂良即被贬到南方去了。这时,朝臣中李义府、许敬宗欲借机邀功,遂投靠在武氏门下,一个首书奏请册立,一个在帝侧制造舆论,说什么:“田舍翁多收了十几石麦子,还想换个婆娘,何况贵为天子呢!”元老重臣李 也见势不可移,态度模棱,说:“这是皇帝家中事,何必去问外人呢!”这样内外夹攻的结果,终于促使高宗决意册立,武昭仪身着皇后的礼服,登上肃义门,接受玺绶,百官为之山呼朝贺。时年三十二岁。
  从此,李义府、许敬宗等人,步步青去,官至宰相,长孙无忌等元老被强加以“谋叛”的罪名,一个个被贬斥逐杀了。
  武后得到册封,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集团,不只参予朝务,甚至同高宗一起垂帘听政,朝臣并称为“二圣”。高宗称天皇,武后亦称天后,朝政全由她来把持了。高宗无奈,只不过拱手而已。武媚娘重入宫过了五年,第一个目标达到了。
  “瓜熟子离离”
  武媚娘,由尼姑而昭仪,而皇后,而称圣,而称天后,身为国母,势如一尊,可是,意犹未足,欲去后称帝,做个堂堂正正的真天子。高宗多病,为确保李氏皇统,欲传位给儿孙。武后早已是实际执政的皇帝,怎肯交出已经到手的皇权呢。因而围绕皇位问题,她又同自己的丈夫、儿子展开了长期的角逐,矛盾日益激化。
  武后亲生的有四个儿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初时,武后屈事高宗,当她已操纵国政时,高宗也为其所制,意欲废掉她,但已无能为力。长子李弘为皇太子,性情仁厚,高宗遂想禅位给他。武后以药酒毒死了二十四岁的太子弘。同年,高宗又立二十二岁的次子李贤为皇太子,并令太子监国。李贤容止端重,好读书,有文才。武后正欲逞志,太子贤能反遭妒恨,遂被借端废为平民。同年,二十五岁的三子李显被立为太子,太子得子重照,高宗欣喜,遂打破惯例,立只有两个月的重照为皇太孙,以使李氏皇统后继有人。三年后,高宗死去,太子继位,是为中宗。但过了五十五天,就被废为庐陵王,幽禁于深宫。后来,重照十八岁时,也被武后杖杀。684年,武后立二十二岁的四子李旦做皇帝,是为睿宗,将其软禁起来,不得与闻朝政。从此,政无大小,统由武后裁决,史称“武后称制”。
  相传,被废为平民的李贤流放在巴州(今四川省巴中),有感于父皇的崩逝,母后的乖情,作了一首黄台瓜词,词曰: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
  这首词传入京城,武后的使者就来到巴州逼他自尽了。死时年方三十一岁。
  武后同丈夫、儿子角逐的结果,是她暂时取得了胜利,终于在690年,六十七岁时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她改国号为周,改东都洛阳为神都,自己立号为圣神皇帝,以睿宗李旦为皇嗣。武则天自夺得后位,经过了三十六年的苦以经营,终于成为帝王。
  “请君入瓮”
  武后称帝,史称“武后革命”。新王朝的建立,使原来依附于旧王朝的皇室、外戚、将相们失去了自己的天堂,他们怎能甘心呢?先是公开叛乱,一起起都被镇压下去。但是,他们终究是一股潜在的政治势力,时刻威胁着新王朝的生存。武则天正苦于此,一个叫鱼保家的人来献策,请铸铜匦,奖励告密。这正中女皇下怀,立即诏令鱼保家监铸铜匦,并诏旨各州县,凡有欲进京告密者,州县给以驿马和五品官的供奉,送其尽速来京,并不得询问告密内容。凡来告密的,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农民樵夫,一律接见。告密有功者给以封赏,不实者,也不予追究。从此,四方告密者蜂涌而起,来京向铜匦投书者络络不绝。
  铜匦,是个铜匣,方形,四面各开投书口,可进不可出。它是专为告密而设的,其形式有如今日之“检举箱”。俗语说,搬起石头打了自己的脚。鱼保家正是这样,他监造的铜匦铸成以后,就有仇家投书于铜匦,告发他曾参与谋叛活动,他也被砍掉了脑袋。
  铜匦设置以后,告密者日多,案积如山,武则天就拔擢了一批新法官来刑讯治狱。这些人多是告密者,出身无赖,性情残忍,善于罗织罪名,陷害无辜。武则天就以这些酷吏作刀斧,先诛杀宗室数百人,又杀大臣数百家,刺吏以下的军政官吏则不计其数了,有力地打击了李唐王朝的势力,从而得以听政于朝,安居后宫。但是,酷吏的滥杀,也引起朝臣们人人自危,造成了危机。这时,武则天就又反手推罪于这些酷吏,借用这些鹰犬的头颅,来缓解日趋紧张的形势。
  酷吏索元礼,以告密起家,曾杀害数千人。他刑讯时,以木椽枷住被刑人的手足,反转用刑,痛楚难忍,名之曰“凤凰晒翅”。又有令被刑人双手捧枷,枷上层层垒砖,名之曰“仙人献果”。更有甚者,悬人脚于梁上,头垂于下,坠巨石于头发;还有以铁笼(圈)套在被刑人头上,四周打入木楔。这酷刑不但奇痛难耐,常常使骨裂脑崩。索元礼以酷刑杀人,终于激起民愤,武则天遂将他也收入狱中。受理索元礼案的法官,原是索元礼的部下,初时,索元礼多方抵赖,不肯服罪。那法官遂厉声说:“请把索公用的铁笼取来!”只此一名话,索元礼立即顿首认罪了。后死狱中。
  酷吏周兴,是以制造“谋反”冤狱而臭名昭著的,亦曾杀害数千人。周兴终也被人告发“谋反”。武则天诏令另一酷吏来俊臣审理此案。来俊臣受命后即邀请周兴宴饮,时周兴尚不知自己已经犯案。酒宴间,来俊臣说:“弟有一案,罪犯不肯认罪,为之奈何!”周兴随口便说:“这事还不容易吗?取一大瓮来,四周架上木炭,点起火来,将罪犯置于瓮中,还怕他不认罪吗!”来俊臣连称周兄高见,立即命人抬来大瓮,点起火。他站起来向周兴一拜,从容说道:“弟承密旨,人告兄谋反,请君入瓮吧!”周兴一听,立即汗流浃背,叩头认罪了。“请君入瓮”,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酷吏来俊臣,作恶更多,杀害了千余家。697年,他终于也以“谋反”的罪名,被斩首于西市。仇家蜂至,争相而上,挖其眼,剖其心,啖其肉,践其骨,立时罄尽。士民相互庆贺说:“从今可以躺在床上闭上眼睛睡觉了!”
  “宰相之错”
  武则天镇压了旧王朝的势力,同时急需培植新王朝的势力,因此,不拘一格,放手招官,广延人材。
  武则天很重视科举。科举的考生,一是来自学馆,叫“生徒”,一是来自州县的推荐,叫乡贡,或贡生,以往,州县的奏呈,总是把贡物开列在前面,而贡生则写在后边。武则天把贡物与人才的关系倒置过来,把贡生放在首位,以示朝廷更重视人才。她做了皇帝,亲自考问贡生,破格录用,称为“殿试”原来,只开文科选士,武则天又开武科,选举将材。武则天广开科举,仍恐埋没人才,又诏令臣民皆可“自举”,有所专长,均可录用。这样,她仍唯恐有失贤能,又派出使者四出网罗,致使确有才能的一些落第举子,冬烘先生,也被选拔来做官了。
  当时,朝廷上下,人材济济,武则天凭借自己的明察善断,在大批人材志士中遴选出许多出色的将相,委以国任。如宰相李昭德、魏元忠、杜景俭、狄仁杰、姚崇、宋 、张柬之等,边将唐休景、娄师德、郭元振等都是一时的人选。故而即使在群奸、酷吏出入宫廷的不正常情况下,整个国家仍然保持正常状态。不但免于内忧外患,而且经济、文化都有较大发展。这同武则天的政略不是没有关系的。
  武则天重视和发掘人才的故事很多。相传,武则天看到一篇叛乱者的文告,叫《讨武 檄》。 ,音照,是武则天造的十九个怪字之一。 是会意字,意为日月当空。武则天取以为名,喻意自己称帝,犹如日月经天。檄文气势磅礴,文词犀利,数其罪行,揭其隐私,淋漓尽致。武则天从容悦色地读着,当读到“一 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意指高宗新死,中宗即被废黜幽禁),“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她问道:“何人所为?”左右答曰:“骆宾王。”骆宾王是位难得的才子,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同为初唐四杰。他一生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其诗文亦多悲愤之词。武则天感慨地说:“这样的人才,怎能使之流为叛逆!这是宰相的过错啊!”
  武则天广延人才,不论出身,均予位置,故正员数额不足,又广置员外官。当时在朝廷上,“绯衣比青衣多,象板比木笏多”,即高级官吏比低级的多得多。故而有“补阙连车载,拾遗用斗量”的讽咏。补阙、拾遗都是武则天时置的谏官。这些官可用车载斗量,可见其冗滥了。
  武则天虽以禄位收取天下人才,发现不称职者,也能以法绳之,因此大批不称职的冗员或被降职,或被罢免,或被流放,或被刑戮。这在史书上都有记载。
  女皇的困境
  武则天,身为女皇,改李唐为武周,这样,在帝位的继承人问题上就使她陷入了困境。
  她在建国号后,即启用武姓的子侄,或擢为宰相,或封为将军,臣子有功则赐以武姓,又免天下武姓的租赋,改文水县为武兴县,追封武氏家族的先人,并为之上谥号,立庙宇,显然,她是想传位于武氏。然而,李昭德、狄仁杰等几位有见识的宰相,都先后对她说:“姑侄与母子,孰更亲近呢?陛下若立儿子,千秋万岁之后,可以永享儿孙的祭祀;若立侄子,谁听说过侄子为姑母立庙奉祀的呢!假如那样,先帝的陵寝也要被废毁了。”武则天听了这话,为之心动。因而,久久不立侄儿武承嗣为太子。一天,年已七十四岁高龄的武则天对狄仁杰说:“昨夜,朕梦见一大鹦鹉,两翼被折断了,卿看是何征兆?”狄仁杰乘机借题发挥说:“鹉者,武也,即指陛下,两翼即指陛下的两个儿子,陛下若起用两位殿下,两翼不就复振了吗?”武则天从此打消了立侄子为太子的念头,从外地召回三子庐陵王李显。四子皇嗣李旦愿逊兄长,李显遂又被立为皇太子。
  不久,老臣吉顼来拜见武则天,说:“臣将远出,永无再见之日,愿进一言。”武则天命为他置坐,吉顼问道:“陛下,杯水杯土,两者有争吗?”答曰:“无争。”“水与土合而为泥,有争吗?”答曰:“亦无争。”“那么,分泥为二,一半捏为佛祖,一半捏为天尊(道教的师祖),是否有争呢?“那就有争了啊!”武则天说。吉顼语重心长地说:“臣也以为有争。今皇太子羽翼未丰,外戚诸王其势已成,陛下何以处置,方使两者相安呢?”
  武则天也深以为虑。然而,她既拟传位给儿子,又怕以后李唐宗室掌权,会使武氏宗族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不忍剪除诸武。于是她想出个自我安慰的办法,即将武姓侄儿和李姓儿子、女儿找来,让他们在庙堂上,共同祭告天地,一起宣誓,彼此相扶,并立下铁券,藏于史馆。
  但武氏势力和唐宗室的势力是势不两立的,并不因一纸誓言而相安无事。705年,武则天正在病中,宰相张柬之等发动宫廷政变,奉皇太子李显为皇帝,即中宗。武则天以八十二岁的高龄,被迫退位,不久死去。死前遗嘱,归葬乾陵,去帝称后,遂被称之为则天皇后。李氏子孙后来还同武氏子孙展开了激烈厮杀,终于是诸武被灭,李唐复兴。

    更多精彩文章

    • 出生在宫中的婴儿-皇帝的早年生活
    • 皇子来到人世-皇帝的早年生活-深宫实录
    • 东宫生涯-太子册立
    • 皇帝的癖好-后宫娱乐生活
    • 紫禁城内的风雅皇帝-后宫娱乐生活
    • 雍正皇帝是怎样嗣位的?
    • 雍正皇帝有没有用和尚密参朝政?
    • 朝鲜李熙皇帝暴死原因何在?
    • 顺治皇帝有没有皈依空门?
    • 雍正皇帝是否改过遗诏?
    • 亚历山大大帝因何而死?
    • 托尔斯泰弃家出走原因何在?
    • 《黄帝内经》成书于何时?-千古之谜-休闲文摘
    • 圣诞节的来历究竟是怎样的?
    • 楚昭王仁让,白公胜乱楚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