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与小提琴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10-24
第一小提琴手
有一天,爱因斯担接到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教授:
有一件急事,第二小提琴手的丈夫想和你谈一谈。
这封信没有写地址,第二小提琴手又是谁呢?原来她就是比利时王后伊莉莎白,她在未出嫁之前是巴伐利亚公主,是爱因斯坦的老乡和好友。更确切地说她是爱因斯坦的音乐之友。爱因斯坦每次到比利时来都要拜访这位王后。王后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她爱好科学、文学,更喜欢小提琴。她的生活朴素,思想开通,不摆架子,平易近人,比利时人都很爱戴她。不少人叫她为“红色的王后”。
有一次,比利时皇家的汽车奉命去火车站接爱因斯坦教授。司机在头等车厢门口等着爱因斯坦下车,可是等旅客都走光了也没有见到爱因斯坦的影子。汽车司机只好空车回宫,向王后报告说教授并没有来。
可是,过了半个小时,爱因斯担身穿一件旧雨衣,手拎着那把他最心爱的小提琴,来到了王后避暑的夏宫。原来爱因斯坦没有坐一等车,他坐的是三等车。教授从来最喜欢坐三等车,因为这样可以混在三等车的乘客中,避免被人认出来造成麻烦。
他从三等车厢下车之后,自由自在地走出了车站,边走边问路。等走到王宫大厅的时候,里面已经坐着三个人正在焦急地只等待着他——第一小提琴手了。只要爱因斯坦一到,四重奏就立刻开始。爱因斯坦担当首席小提琴手。王后陛下是第二小提琴手。
爱因斯坦不但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对音乐有很深的造诣。那末他是怎样开始学习音乐的呢?
爱因斯坦的母亲波琳是一位具有文化修养的贤慧母亲。她爱好音乐,并是爱因斯坦的音乐启蒙老师。有一次,母亲坐在钢琴前轻轻地弹着琴键,弹出的旋律就如潺潺的溪水。一曲结束,她回过头一看,小爱因斯坦正歪着脑袋听琴呢!他听得是那样的入迷。年轻的妈妈感到孩子有很强的音乐感。她很高兴地对小爱因斯坦说:“瞧你一本正经的样子。像个大学教授模样!喂!亲爱的小家伙。怎么不说话呀?”小爱因斯坦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不答一句话。那时他只有3岁。
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从6岁开始正式学习小提琴。他那幼小的心灵就已经进入到幽美的旋律之中。传统的小提琴教授法并不是什么艺术的享受,而是艰苦的劳动和体罚。甚至一连几个小时进行反复的、机械的弓法练习和指法练习。有时小阿尔伯特感到麻烦。
7年之后,他懂得了和声学和曲式学的数学结构。他休会到演奏莫扎特作品的技巧和奥妙。琴弦和心弦一起共鸣了,他一生中的科学和艺术生涯也开始了。
爱因斯坦学习小提琴的技巧并不是通过正规的小提琴霍曼教程,而是通过莫扎特的奏鸣曲来学习的。他认为热爱就是最好的导师,从此他爱上了莫扎特。小提琴也成了爱因斯坦科学生涯中的终身伴侣和欢乐女神。她为这位科学家驱散了忧郁和喧嚣,驱走了混乱和邪恶,她为科学家增添了美丽与和谐。
小提琴参加科学论战
每当荷兰莱顿大学特邀爱因斯坦去参加物理讨论会时,爱因斯坦总爱住在他的朋友、大物理学家埃伦菲斯特家里。爱因斯坦从柏林来到荷兰,从吵闹的都会来到古老而幽静的小镇,实在感到清静和愉快。当他听到四周大大小小的风车在悠然自得地随风转动并唱出“伊伊呀呀”的歌声时,他心里充满了诗情画意。
在埃伦菲斯特的家里,小提琴也常常参加科学家们激烈的科学论战。埃伦菲斯特和爱因斯坦由于某个问题在激烈地争论着,埃伦菲斯特思路是那样的敏捷,那样的善于抓问题的本质。如果他发现爱因斯坦的话语中那怕有一点点漏洞,也会一下子抓住不放。当然,爱因斯坦也不是一个次手。在唇枪舌战中争得面红耳赤时,他们就想休息一会。
埃伦菲斯特和普朗克都是出色的钢琴家。爱因斯坦是一个小提琴家。爱因斯坦在这两位物理学家的伴奏下,拉出的小担琴旋律会增加许多特殊的光彩。
当他们的演奏正在进行的时候,爱因斯坦突然停下了。他不拉了。然后他把小提琴的弓子用力地打击小提琴的琴弦,他的意思是让埃伦菲斯特停止钢琴伴奏。爱因斯坦又开始了他科学的独白。埃伦菲斯特手伏在钢琴上细心地听着他的独白。他犹如森林中的猎人,正在端着猎枪等待着爱因斯坦的漏洞。一但让他抓住漏洞,埃伦菲斯特将像猎人那样射出一排子弹。有时爱因斯坦的思想遇到障碍时,他就会着急地也走到钢琴前,用几个手指弹出一个清澈的大和弦。坚强而有力,反复地弹这三个和弦。
“镗!镗!镗!”爱因斯坦在敲“上帝”的大门。又好象在向大自然发问:
“怎——么——办?!”
有时,弹着弹着,“上帝”的大门给他们两打开了。这两个朋友从论战中又温和地相对而笑了。
小提琴独奏音乐会
1933年,希特勒把整个德国投入了灾难之中,德国难民特别是德国的犹太人四处逃亡。那时爱因斯坦刚好在美国的加里福尼亚。3月10日,《纽约世界电讯报》的记者来访问爱因斯坦。
第二天爱因斯坦来到纽约,见到了德国驻美国的领事。领事对爱因斯坦说:“教授先生,我看到了你昨天对《纽约世界电讯报》记者发表的谈话。这个谈话使柏林受到震动。你打算怎么办?”
“我没有什么打算!”
“那你上哪儿去呢?”
“不知道。不过,不回德国了!”爱因斯坦坚决地回答。
“还是回德国好!”总领事在沙发上坐直了。接着说:“现在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执政,新政权对每一个德国公民都是公正的。你的看法有片面性。教授先生,我们知道你是无辜的,德国政府不会对你怎么样。”
这时,总领事的秘书走出了办公室,屋内只剩下爱因斯坦和领事。领事脸上冷冰冰的神气突然消失了,他向爱因斯坦挨过去,在耳旁低声说:“教授先生,现在我们可以以朋友的身份讲几句话了。你不回德国的决定是正确的。可千万不能回德国去呀!。你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犹太人,希特勒是世界上最狂热、最罪恶的反犹太主义者。你一生倡导和平、民主、进步,希特勒就是恨和平、民主、进步,你要是回德国,他们决不会放过你的。他们会把你抓到集中营里,吊起来殴打,然后拉着你的头发在马路上拖着走,那帮匪徒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过了几天,爱因斯坦夫妇登上了一艘开往比利时的轮船。爱因斯坦凭栏远望,他的心潮犹如这大西洋上的汹涌波涛。他决定在这艘巨轮上开一个小提琴独奏会,用自己的小提琴为受迫害的犹太人募捐。
音乐会开始了。他挥动着他那熟练的琴弓,小提琴指板上跳动着他那灵活的指头。一会儿是激烈的跳弓,一会儿是深沉的和弦,一会儿又是娇滴滴的揉弦,一会儿又是铿锵的斯特卡特。他的小提琴声随着大西洋的波涛而飘荡。然而,此时又有谁知道,这是一个在研究相对论之余练出来的小提琴家!
在捷克的一次讲演会上
1921年,爱因斯坦被捷克人邀请来到首都布拉格。这个地方对爱因斯坦来说是旧地重来。阔别多年的布拉格已变成新生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首都。
在布拉格大学的物理实验室内,并列地挂着牛顿和爱因斯坦的肖像。大学生们看到每天墙上挂着的肖像里的人物能够出现在自己身旁,真感到无比的荣幸。
这天下午,爱因斯坦作关于相对论的讲演。爱因斯坦滔滔不绝地讲着,什么长度和质量是随着速度可变化的,能量和速度平方成正比,时间和空间的弯曲呀等等。会场里鸦雀无声,但实际上没有几个能听懂。不过每个听众认为,能和爱因斯坦同在一个大厅里,这是自己的经历上永远难以忘怀的时刻。
讲演完了之后举行招待会。轮到爱因斯坦讲话了:
“先生们!今天我已经讲过很多关于相对论的话了。现在我给大家演奏一段小提琴名曲!这样也许比较好懂一些。或者更有趣一些。”
在这个正在讨论二十世纪先进科学的讨论会上,这位大物理学家用自己的手指奏出了协调的古典乐曲,与会者意外地获得了一种别有风味的享受。他的演奏获得了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
有一天,爱因斯担接到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教授:
有一件急事,第二小提琴手的丈夫想和你谈一谈。
这封信没有写地址,第二小提琴手又是谁呢?原来她就是比利时王后伊莉莎白,她在未出嫁之前是巴伐利亚公主,是爱因斯坦的老乡和好友。更确切地说她是爱因斯坦的音乐之友。爱因斯坦每次到比利时来都要拜访这位王后。王后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她爱好科学、文学,更喜欢小提琴。她的生活朴素,思想开通,不摆架子,平易近人,比利时人都很爱戴她。不少人叫她为“红色的王后”。
有一次,比利时皇家的汽车奉命去火车站接爱因斯坦教授。司机在头等车厢门口等着爱因斯坦下车,可是等旅客都走光了也没有见到爱因斯坦的影子。汽车司机只好空车回宫,向王后报告说教授并没有来。
可是,过了半个小时,爱因斯担身穿一件旧雨衣,手拎着那把他最心爱的小提琴,来到了王后避暑的夏宫。原来爱因斯坦没有坐一等车,他坐的是三等车。教授从来最喜欢坐三等车,因为这样可以混在三等车的乘客中,避免被人认出来造成麻烦。
他从三等车厢下车之后,自由自在地走出了车站,边走边问路。等走到王宫大厅的时候,里面已经坐着三个人正在焦急地只等待着他——第一小提琴手了。只要爱因斯坦一到,四重奏就立刻开始。爱因斯坦担当首席小提琴手。王后陛下是第二小提琴手。
爱因斯坦不但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对音乐有很深的造诣。那末他是怎样开始学习音乐的呢?
爱因斯坦的母亲波琳是一位具有文化修养的贤慧母亲。她爱好音乐,并是爱因斯坦的音乐启蒙老师。有一次,母亲坐在钢琴前轻轻地弹着琴键,弹出的旋律就如潺潺的溪水。一曲结束,她回过头一看,小爱因斯坦正歪着脑袋听琴呢!他听得是那样的入迷。年轻的妈妈感到孩子有很强的音乐感。她很高兴地对小爱因斯坦说:“瞧你一本正经的样子。像个大学教授模样!喂!亲爱的小家伙。怎么不说话呀?”小爱因斯坦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不答一句话。那时他只有3岁。
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从6岁开始正式学习小提琴。他那幼小的心灵就已经进入到幽美的旋律之中。传统的小提琴教授法并不是什么艺术的享受,而是艰苦的劳动和体罚。甚至一连几个小时进行反复的、机械的弓法练习和指法练习。有时小阿尔伯特感到麻烦。
7年之后,他懂得了和声学和曲式学的数学结构。他休会到演奏莫扎特作品的技巧和奥妙。琴弦和心弦一起共鸣了,他一生中的科学和艺术生涯也开始了。
爱因斯坦学习小提琴的技巧并不是通过正规的小提琴霍曼教程,而是通过莫扎特的奏鸣曲来学习的。他认为热爱就是最好的导师,从此他爱上了莫扎特。小提琴也成了爱因斯坦科学生涯中的终身伴侣和欢乐女神。她为这位科学家驱散了忧郁和喧嚣,驱走了混乱和邪恶,她为科学家增添了美丽与和谐。
小提琴参加科学论战
每当荷兰莱顿大学特邀爱因斯坦去参加物理讨论会时,爱因斯坦总爱住在他的朋友、大物理学家埃伦菲斯特家里。爱因斯坦从柏林来到荷兰,从吵闹的都会来到古老而幽静的小镇,实在感到清静和愉快。当他听到四周大大小小的风车在悠然自得地随风转动并唱出“伊伊呀呀”的歌声时,他心里充满了诗情画意。
在埃伦菲斯特的家里,小提琴也常常参加科学家们激烈的科学论战。埃伦菲斯特和爱因斯坦由于某个问题在激烈地争论着,埃伦菲斯特思路是那样的敏捷,那样的善于抓问题的本质。如果他发现爱因斯坦的话语中那怕有一点点漏洞,也会一下子抓住不放。当然,爱因斯坦也不是一个次手。在唇枪舌战中争得面红耳赤时,他们就想休息一会。
埃伦菲斯特和普朗克都是出色的钢琴家。爱因斯坦是一个小提琴家。爱因斯坦在这两位物理学家的伴奏下,拉出的小担琴旋律会增加许多特殊的光彩。
当他们的演奏正在进行的时候,爱因斯坦突然停下了。他不拉了。然后他把小提琴的弓子用力地打击小提琴的琴弦,他的意思是让埃伦菲斯特停止钢琴伴奏。爱因斯坦又开始了他科学的独白。埃伦菲斯特手伏在钢琴上细心地听着他的独白。他犹如森林中的猎人,正在端着猎枪等待着爱因斯坦的漏洞。一但让他抓住漏洞,埃伦菲斯特将像猎人那样射出一排子弹。有时爱因斯坦的思想遇到障碍时,他就会着急地也走到钢琴前,用几个手指弹出一个清澈的大和弦。坚强而有力,反复地弹这三个和弦。
“镗!镗!镗!”爱因斯坦在敲“上帝”的大门。又好象在向大自然发问:
“怎——么——办?!”
有时,弹着弹着,“上帝”的大门给他们两打开了。这两个朋友从论战中又温和地相对而笑了。
小提琴独奏音乐会
1933年,希特勒把整个德国投入了灾难之中,德国难民特别是德国的犹太人四处逃亡。那时爱因斯坦刚好在美国的加里福尼亚。3月10日,《纽约世界电讯报》的记者来访问爱因斯坦。
第二天爱因斯坦来到纽约,见到了德国驻美国的领事。领事对爱因斯坦说:“教授先生,我看到了你昨天对《纽约世界电讯报》记者发表的谈话。这个谈话使柏林受到震动。你打算怎么办?”
“我没有什么打算!”
“那你上哪儿去呢?”
“不知道。不过,不回德国了!”爱因斯坦坚决地回答。
“还是回德国好!”总领事在沙发上坐直了。接着说:“现在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执政,新政权对每一个德国公民都是公正的。你的看法有片面性。教授先生,我们知道你是无辜的,德国政府不会对你怎么样。”
这时,总领事的秘书走出了办公室,屋内只剩下爱因斯坦和领事。领事脸上冷冰冰的神气突然消失了,他向爱因斯坦挨过去,在耳旁低声说:“教授先生,现在我们可以以朋友的身份讲几句话了。你不回德国的决定是正确的。可千万不能回德国去呀!。你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犹太人,希特勒是世界上最狂热、最罪恶的反犹太主义者。你一生倡导和平、民主、进步,希特勒就是恨和平、民主、进步,你要是回德国,他们决不会放过你的。他们会把你抓到集中营里,吊起来殴打,然后拉着你的头发在马路上拖着走,那帮匪徒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过了几天,爱因斯坦夫妇登上了一艘开往比利时的轮船。爱因斯坦凭栏远望,他的心潮犹如这大西洋上的汹涌波涛。他决定在这艘巨轮上开一个小提琴独奏会,用自己的小提琴为受迫害的犹太人募捐。
音乐会开始了。他挥动着他那熟练的琴弓,小提琴指板上跳动着他那灵活的指头。一会儿是激烈的跳弓,一会儿是深沉的和弦,一会儿又是娇滴滴的揉弦,一会儿又是铿锵的斯特卡特。他的小提琴声随着大西洋的波涛而飘荡。然而,此时又有谁知道,这是一个在研究相对论之余练出来的小提琴家!
在捷克的一次讲演会上
1921年,爱因斯坦被捷克人邀请来到首都布拉格。这个地方对爱因斯坦来说是旧地重来。阔别多年的布拉格已变成新生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首都。
在布拉格大学的物理实验室内,并列地挂着牛顿和爱因斯坦的肖像。大学生们看到每天墙上挂着的肖像里的人物能够出现在自己身旁,真感到无比的荣幸。
这天下午,爱因斯坦作关于相对论的讲演。爱因斯坦滔滔不绝地讲着,什么长度和质量是随着速度可变化的,能量和速度平方成正比,时间和空间的弯曲呀等等。会场里鸦雀无声,但实际上没有几个能听懂。不过每个听众认为,能和爱因斯坦同在一个大厅里,这是自己的经历上永远难以忘怀的时刻。
讲演完了之后举行招待会。轮到爱因斯坦讲话了:
“先生们!今天我已经讲过很多关于相对论的话了。现在我给大家演奏一段小提琴名曲!这样也许比较好懂一些。或者更有趣一些。”
在这个正在讨论二十世纪先进科学的讨论会上,这位大物理学家用自己的手指奏出了协调的古典乐曲,与会者意外地获得了一种别有风味的享受。他的演奏获得了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