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10-24
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同志侧影
小平同志是个精神健旺的老人。
一些外国客人曾向他请教健康长寿的秘诀,得到的答案是:乐观主义。
他沉稳内向,平时言谈不多,但却富于幽默感。
爱好运动,喜欢打桥牌、吸烟,酒量也不小。
临危而不惧,遇喜而不亢。近六十年的革命生涯,使他有着大海一样坦荡的胸襟和山岳般坚强的意志。
当他的生命平静地进入耄耋之年时,仍然是那样精神抖擞,以至于江青在监狱里通过电视收看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式后感叹道:邓小平那样健康,真没想到!
他喜欢走路,在软禁的时候也不停地走路。
脸上皱纹不多,头上黑发不少,而且总是梳理得那么整齐。举止随和,笑容亲切,谈吐实在。一个朴素的人。
他生于1904年8月24日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小平同志的办公室里,有四只精美的花瓶,这是1972年底,正处于低潮的他在参观景德镇时,那里的工人同志送的礼物。
这饱含深情的花瓶,显然是小平同志的心爱之物。它们在主人经历了第三次政治起落之后,依然完好无损地保存在人间。
在那场全民族的大灾难中,他先被关押隔离两年,然后又被送到江西软禁起来。
五个孩子被冲得飘零四散。与他同去江西的,只有卓琳同志和他年迈的继母。三位老人的年龄相加起来已有二百多岁。
六十五岁的他,算是三个人中的壮劳力,清扫拖地,劈柴砸煤,以及为病人端水送饭之类的事情,自然落在他身上了。
阴暗寒冷的冬天,室内没有取暖设备,常常结冰。他居然每天用冷水擦身。
上午去工厂劳动,下午在园中耕作。夜晚,便在灯下博览群书。在那些难捱的时光里,他的精神世界是充实的。
只是像岩石般地沉默。
他的长子邓朴方因受株连,被迫害致残,胸以下肢体瘫痪,只有躺在救济院的床上,用铁丝编字纸篓挣钱。
后来,经邓小平夫妇申请,邓朴方终于来到他们身边。从此,邓小平的家务劳动中,又增加了给儿子擦澡翻身之类的重活……
理想和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者坚信,任何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必将以历史的巨大进步作为补偿。
每天黄昏,日落之前,他总是习惯地围着那个小院子散步。他沉思不语,步伐稳健,走了一圈又一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红色的砂石地上,已被他踏出了一条白色的小路。
与此同时,人们也在逐渐熟悉他。他的劳动态度,他的言谈举止和为人,深深地感动了周围的工人同志们。
工人师傅们常常送些生活用品给他们,还帮他们磨米粉。年近七十的他,有天上工时在一段泥泞的路上滑倒摔了一跤。工人们得知后,便在夜里悄悄把那段路修好了。
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来他身边探亲的小儿子又离开他们,独自回山西去了。仅有的一点欢乐,转瞬即逝,这无疑使他十分难受。上工后不久,他突然面色苍白,冷汗淋漓,不能支持了。工人们见状,立即扶他躺下,拿自己的糖冲水给他喝,然后用拖拉机把他送回家中……
与这样好的人民在一起,是不幸中的大幸。哪一个身临其境的人不会感动至深?
几年前,三落三起的小平同志得知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要出版英文版《邓小平文集》,他提笔在该书的序言中写道: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我的工作方法是尽量少做工作”
1978年秋去冬来之时,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著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次次重要会议召开,一次次重大决策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设立经济特区;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肯定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裁军一百万;取消领导职务终身制……
邓小平在党的政策的历史性转变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近来,小平同志的工作比过去少了。他理智、开明、对胡耀邦、赵紫阳以及较之他们更年轻的同志充满信任感。在中顾委的一次会议上,他谈了自己的想法:
“我的工作方法是尽量少做工作。它的好处就是:第一,可以多活几岁;第二,我少做工作,他们也做得很好,应该说,这些同志精力充沛,比我做得更好。我希望逐步过渡到完全不做工作,但身体还是好的,那样我就是完成任务了。现在看来还得做点事。”
工作之余,小平同志的娱乐方式是多样的。
有时,他兴致勃勃地与其他领导同志或来访的友人打桥牌。他习惯于与牌友使用“精确叫牌法”。一次,他与胡耀邦、万里同志应邀参加在文津俱乐部举办的《运筹与健康》老同志桥牌邀请赛。比赛中,他思维敏捷,与桥友密切配合,叫牌果断,攻守自如,结果使对方以0比20VP败北。
他对烹调也颇感兴趣。年轻时在法国留学那段经历,使他比较喜欢法国食品,尤其是半月型早餐软面包。然而,他更喜欢老家的川菜,甚至亲自动手,做出纯粹的浓辣川菜。邓朴方说:“我父亲的烹调手艺比我母亲还高超呢!”
邓朴方在接受法国《巴黎竞赛画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谈到他的父亲:
“我总是把他当作一个父亲,而不是一个国家领导人。对于我,他最大的优点是:认真。此外还有慈祥。他是一个对子女非常疼爱的人。”
在家庭中,小平同志作风民主,态度随和。他相信自己的子女能够靠自己的判断力走正路。邓朴方说:“他的沉默往往比语言更为有力!”
小平同志的五个子女中,有画家,有机关工作人员,有学理工科的。他们都靠着自己的奋斗,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成绩。
孙子孙女似乎更能使小平同志感到愉快。他喜欢与他们在一起,看他们玩耍,有时还抱上他们照相;去游泳往往也要带上他们。每当这时,他便沉浸在温暖的天伦之乐中。
现在,他身体的主要器官都很好,只是听力略有减退,有时需戴上助听器。正像人们看到的,他精神焕发,脚步稳健。他甚至期待着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主权后去香港看看。
不久前,在与部分退出中顾委的老同志共进午餐时,他至少喝下了五杯茅台酒,使举座动容。
如有闲暇,他便戴上老花镜读书。同时他也喜欢到各地走走,或登山,或踏青。
遇有重大的足球比赛,当健儿们在绿草地上追逐、射门时,他便成了电视荧光屏前的热心观众。
最使他迷恋的,是奔向大海。一下海,他就舒展双臂,向深处游去。任凭风吹浪打,他都顽强地前进。
当他在海水里畅快地游泳时,一场伟大的改革正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兴起。
他不易察觉地笑了笑,感到欣慰而愉悦。
小平同志是个精神健旺的老人。
一些外国客人曾向他请教健康长寿的秘诀,得到的答案是:乐观主义。
他沉稳内向,平时言谈不多,但却富于幽默感。
爱好运动,喜欢打桥牌、吸烟,酒量也不小。
临危而不惧,遇喜而不亢。近六十年的革命生涯,使他有着大海一样坦荡的胸襟和山岳般坚强的意志。
当他的生命平静地进入耄耋之年时,仍然是那样精神抖擞,以至于江青在监狱里通过电视收看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式后感叹道:邓小平那样健康,真没想到!
他喜欢走路,在软禁的时候也不停地走路。
脸上皱纹不多,头上黑发不少,而且总是梳理得那么整齐。举止随和,笑容亲切,谈吐实在。一个朴素的人。
他生于1904年8月24日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小平同志的办公室里,有四只精美的花瓶,这是1972年底,正处于低潮的他在参观景德镇时,那里的工人同志送的礼物。
这饱含深情的花瓶,显然是小平同志的心爱之物。它们在主人经历了第三次政治起落之后,依然完好无损地保存在人间。
在那场全民族的大灾难中,他先被关押隔离两年,然后又被送到江西软禁起来。
五个孩子被冲得飘零四散。与他同去江西的,只有卓琳同志和他年迈的继母。三位老人的年龄相加起来已有二百多岁。
六十五岁的他,算是三个人中的壮劳力,清扫拖地,劈柴砸煤,以及为病人端水送饭之类的事情,自然落在他身上了。
阴暗寒冷的冬天,室内没有取暖设备,常常结冰。他居然每天用冷水擦身。
上午去工厂劳动,下午在园中耕作。夜晚,便在灯下博览群书。在那些难捱的时光里,他的精神世界是充实的。
只是像岩石般地沉默。
他的长子邓朴方因受株连,被迫害致残,胸以下肢体瘫痪,只有躺在救济院的床上,用铁丝编字纸篓挣钱。
后来,经邓小平夫妇申请,邓朴方终于来到他们身边。从此,邓小平的家务劳动中,又增加了给儿子擦澡翻身之类的重活……
理想和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者坚信,任何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必将以历史的巨大进步作为补偿。
每天黄昏,日落之前,他总是习惯地围着那个小院子散步。他沉思不语,步伐稳健,走了一圈又一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红色的砂石地上,已被他踏出了一条白色的小路。
与此同时,人们也在逐渐熟悉他。他的劳动态度,他的言谈举止和为人,深深地感动了周围的工人同志们。
工人师傅们常常送些生活用品给他们,还帮他们磨米粉。年近七十的他,有天上工时在一段泥泞的路上滑倒摔了一跤。工人们得知后,便在夜里悄悄把那段路修好了。
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来他身边探亲的小儿子又离开他们,独自回山西去了。仅有的一点欢乐,转瞬即逝,这无疑使他十分难受。上工后不久,他突然面色苍白,冷汗淋漓,不能支持了。工人们见状,立即扶他躺下,拿自己的糖冲水给他喝,然后用拖拉机把他送回家中……
与这样好的人民在一起,是不幸中的大幸。哪一个身临其境的人不会感动至深?
几年前,三落三起的小平同志得知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要出版英文版《邓小平文集》,他提笔在该书的序言中写道: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我的工作方法是尽量少做工作”
1978年秋去冬来之时,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著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次次重要会议召开,一次次重大决策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设立经济特区;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肯定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裁军一百万;取消领导职务终身制……
邓小平在党的政策的历史性转变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近来,小平同志的工作比过去少了。他理智、开明、对胡耀邦、赵紫阳以及较之他们更年轻的同志充满信任感。在中顾委的一次会议上,他谈了自己的想法:
“我的工作方法是尽量少做工作。它的好处就是:第一,可以多活几岁;第二,我少做工作,他们也做得很好,应该说,这些同志精力充沛,比我做得更好。我希望逐步过渡到完全不做工作,但身体还是好的,那样我就是完成任务了。现在看来还得做点事。”
工作之余,小平同志的娱乐方式是多样的。
有时,他兴致勃勃地与其他领导同志或来访的友人打桥牌。他习惯于与牌友使用“精确叫牌法”。一次,他与胡耀邦、万里同志应邀参加在文津俱乐部举办的《运筹与健康》老同志桥牌邀请赛。比赛中,他思维敏捷,与桥友密切配合,叫牌果断,攻守自如,结果使对方以0比20VP败北。
他对烹调也颇感兴趣。年轻时在法国留学那段经历,使他比较喜欢法国食品,尤其是半月型早餐软面包。然而,他更喜欢老家的川菜,甚至亲自动手,做出纯粹的浓辣川菜。邓朴方说:“我父亲的烹调手艺比我母亲还高超呢!”
邓朴方在接受法国《巴黎竞赛画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谈到他的父亲:
“我总是把他当作一个父亲,而不是一个国家领导人。对于我,他最大的优点是:认真。此外还有慈祥。他是一个对子女非常疼爱的人。”
在家庭中,小平同志作风民主,态度随和。他相信自己的子女能够靠自己的判断力走正路。邓朴方说:“他的沉默往往比语言更为有力!”
小平同志的五个子女中,有画家,有机关工作人员,有学理工科的。他们都靠着自己的奋斗,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成绩。
孙子孙女似乎更能使小平同志感到愉快。他喜欢与他们在一起,看他们玩耍,有时还抱上他们照相;去游泳往往也要带上他们。每当这时,他便沉浸在温暖的天伦之乐中。
现在,他身体的主要器官都很好,只是听力略有减退,有时需戴上助听器。正像人们看到的,他精神焕发,脚步稳健。他甚至期待着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主权后去香港看看。
不久前,在与部分退出中顾委的老同志共进午餐时,他至少喝下了五杯茅台酒,使举座动容。
如有闲暇,他便戴上老花镜读书。同时他也喜欢到各地走走,或登山,或踏青。
遇有重大的足球比赛,当健儿们在绿草地上追逐、射门时,他便成了电视荧光屏前的热心观众。
最使他迷恋的,是奔向大海。一下海,他就舒展双臂,向深处游去。任凭风吹浪打,他都顽强地前进。
当他在海水里畅快地游泳时,一场伟大的改革正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兴起。
他不易察觉地笑了笑,感到欣慰而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