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篡改过国史吗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11-08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代开国君主李渊的第二个儿子, 是唐代难得的治国之君.在其统治期间, 唐太宗知人善任, 察纳雅言; 执法慎刑, 重农恤民, 使国家形成了历史上人人称道的"贞观之治"局面.他的雄才伟略、勤於政事甚为后人称道.但即使是這样一位旷世圣人, 他的一生仍是有很多瑕疵的, "玄武门兵变"内情历來让人生疑, 而他后來的修改国史也为后人议论不休.
那么, 李世民为什么要修改国史呢?对此, 史学家們有不同的說法.《新编中国历朝纪事本末·隋唐卷》是這么写官修正史的----设史馆修前朝史制度的确立是在唐初李世民统治的贞观时期.贞观君臣为唐皇朝的"长治久安", 十分注意"以古为镜", 总结历史成败的经验教训, 尤其注重隋亡的教训.鉴於武德年间萧等人尚未修成前朝著史, 唐太宗深感改组旧史馆、建立一套新制度的必要.
贞观三年 (公元629年) , 太宗下令在中书省特置秘书内省专门负责修撰前五代史.同年闰十二月, 太宗又下令將史馆移入禁中, 设於门下内省北面, 由宰相监修.从此以后, 原著作局不再具有修史职责, 史馆成为皇帝直接控制的门下省的一个常设机构, 专门负责修撰当朝国史.
还有一种說法认为唐太宗的皇位并不是由合法继承得到的, 而是其杀兄逼父的结果.這一行为不合乎封建法统和封建伦理, 在封建统治者看來, 也就不能贻示子孙, 垂为法诫.因此, 唐太宗夺得皇位之后, 就着手修改国史, 为自己辩护.這种說法认为贞观史臣在撰写《高祖实录》和《太宗时录》时, 大肆铺陈太宗在武德时的功劳, 竭力抹煞太子建成在唐朝创建过程中的功绩并极力贬低高祖的作用.但是這样仍不足以說明太宗继承皇位的合法性, 於是他們又把修改国史的着眼点放在晋阳起兵的密谋上面.他們把晋阳起兵的密谋杜撰为太宗的精心策划, 而高祖则完全处於被动地位, 其目的在於把太宗說成是李唐王业的真正奠基人, 使其皇位的获得近似於汉高祖自为皇帝而尊其父为太上皇那样的合法性.
唐太宗究竟出於何种动机要修改国史?這个問题迄今为止仍未有确定的答案, 給历史留下了一桩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