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4)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02-22

方式证明当时创世神话的客观存在。东汉人王逸《楚辞章句》在介绍《天问》的由来时谓楚国先王公卿的庙堂上画有“天地山川神灵”。创世神话是庙堂壁画的重要内容,王逸所说的“天地”应指开天辟地。王逸之子王延寿撰《鲁灵光殿赋》,灵光殿建于西汉,还画有“开辟”故事,最早人物是“伏羲鳞身,女娲蛇躯”。

建于东汉的山东嘉祥武开明祠(《金石索•石索》)、武梁祠(《汉武梁祠画像录》)、武班祠(《金石索•石索》),也有伏羲女娲画像。1949年以后发掘的汉墓,更有大量伏羲女娲题材。与其它题材画比较,伏羲女娲交尾图的位置最为显要,“多刻于墓门、石柱、主室顶石、石祠山墙上层、墓壁上层等高处或显要地位”。而且伏羲与女娲都是“手持规矩”;或“手捧日月”。手持规矩应是创造神的象征,手捧日月应是宇宙主宰神的象征。有些伏羲女娲交尾图还伴有四神画像。在帛书甲篇里,四神是伏羲女娲的儿子,是四时的代表,是经营天地的大神。《说文》:“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女娲的神性不只是造人,而是化生万物。《说文》作者是东汉人许慎,这说明直到东汉,女娲还保留着创世主的身份。汉祠、汉墓中的伏羲女娲交尾图,其思想内涵不能只看做一般的“生殖文化”、“生育之神”,而是“化万物”的创世之神。汉代大量伏羲女娲交尾图实是上古创世神话的孑遗。此外,中国古代的“人日”礼俗,也是创世神话的民间遗存。根据这个神话,创世次序如下:

正月初一造鸡,初二造狗,初三造猪,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马,初七才造人。中国古代,以鸡、狗、羊、猪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时),牛与马分别代表地与天。

楚帛书甲篇的创世次序是:先有伏羲女娲夫妇生下四子,即为四神,代表四时,然后造地,最后造天。古代“人日”习俗也是先有四时(鸡狗羊猪),再有地(牛),最后才有天(马)。班固《汉书•律历志上》说:“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人日”习俗与《汉书•律历志》所说的“人”,不包括伏羲女娲等创世之神,而是指芸芸众生的凡人。有了“天地四时”,即有了宇宙,神才创造凡人,故说“天地四时,人之始也”。在宇宙诸项之中,《汉书•律历志》把“天地”调到“四时”之前,把“天”调到“地”之前,这不是班固个人的创意,而是中国文明成熟时代“天尊地卑”观念使然。当时“天地四时”的次序,已经凝固不化,而民间“人日”习俗的创世次序还与楚帛书同步,是上古伏羲创世的印证。

伏羲功绩

更多精彩文章

  • 人文伏羲传说
  • 十位最伟大的现代作家
  • 岳飞的后代今何在
  • 世界十大小说家有其代表作
  • 世界作家之最
  • 影响世界的一百位名人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